无怨无悔科技情

2014-05-09 08:58: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因与果树结缘,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苹果财神”;20余年来,他扎根基层播撒科技,足迹遍布全乡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他坚持服务果农,助农致富,促进了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他就是吉县东城乡果业站负责人葛成稳。

东城乡是一个仅有86.4平方公里土地、7696口人的小乡镇,近年来却因苹果观光采摘旅游、“猪—沼—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而声名鹊起,果农也靠苹果告别了贫困。截至目前,该乡苹果面积已达1.9万亩,人均2.4亩。苹果产值6000万元,果农仅苹果人均纯收入6500元。该乡苹果产业的发展与葛成稳的辛勤付出息息相关。

他是山村最受欢迎的“包村干部”

42岁的葛成稳是东城乡山头村人,1993年5月被聘任为东城乡果业站负责人,2008年12月至今兼任东城乡山头村委会主任。

1995年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发展苹果产业时,全县也没有几个懂技术的。打铁先得本身硬,不掌握技术就不能真正服务果农。为了掌握技术,葛成稳四处拜师求艺,县里请来国内著名果树专家汪景彦、马恩正等授课,他不仅组织本乡果农学,而且他还到其他乡镇全程陪着学。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果树书籍,赴山东栖霞、陕西洛川、运城平陆等先进果区学习考察,他承包了10亩苹果园,实践摸索。

经过几年的努力,葛成稳掌握了苹果的管理技术,成了全县有名的果树管理“乡土专家”。凭着过硬的修剪、管理绝活,他成为各村委抢着要的“包村干部”。20年来,每个村委他都包扶过,只要下乡进村,他头一个进的就是果园。谁的果园修剪得不合适,谁的果园有了什么病虫害,他心里一清二楚,都给予及时纠正解决,葛成稳因懂技术在东城乡十分“吃香”。

葛成稳是个十分爱学习的人,党的强农惠民政策、农村的法律法规、市场信息他都认真学习、收集、整理,光学习笔记就记了30余万字。东城乡太和村村民冯三旭说:“像葛成稳这样既懂技术、政策水平又高、能真心实意和农民打交道的干部,我们打心眼里欢迎。我的苹果示范园都是葛成稳一手帮我指导技术发展起来的。”

他是果农最信赖的“乡土专家”

2000年,东城乡党委、政府决定发展苹果,走苹果产业化富民之路。当时群众对发展苹果怀有疑虑,葛成稳进村入户耐心解释动员,带领群众到陕西、运城等地参观取经。苹果栽植时,他科学规划,教群众用地膜覆盖、套防护袋等技术,使东城乡苹果成活率全县最高。一次成园,园貌非常整齐,为以后的果树管理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果树栽植以后,群众不懂得修剪技术,他在县委组织部、县农广校联合开展“二传手”培训班的启示下,组建了东城乡果树修剪专业队,由2008年的15人发展到了2013年的32人专业队,挨家挨户为果农义务修剪,在实践中教会了他们操作。

东城乡的苹果树早产丰产性能达全县之冠,果农务果的信心大增。2006年,东城乡的果园基本进入盛果期,但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成为全乡果树栽培技术的难题。葛成稳多次到县科技局、果树中心寻计问策,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申请资金,多次聘请省内外果树界技术权威人士和专家来东城乡为果农授课,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培训。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博士师牛自勉研究员现场诊断,决定引进日本高光效树形整形技术,对全乡的果园进行大改形。苹果树大改形一下子要锯掉许多大枝,果农难以接受,说枝都锯了还结啥果。葛成稳把技术人员先带到自家果园,进行示范。东城乡社堤村老果农陈君明,3亩7分地栽了207棵苹果树,前几年效益还行,但树体郁闭后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葛成稳给他做工作进行树体改造,老汉执拗不肯。后来葛成稳对他说,今年就改你10棵树,做个对照试验,如果有损失我全赔。这10棵树改形后,结的果大而均匀,不但没有减产,每棵树还平均增产12公斤,10棵树就增收了500余元,老汉第二年主动找葛成稳全部改造。

近年来全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牛羊存栏量大幅下降。牧畜少了,有机肥源严重匮乏,果农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苹果品质下降。葛成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东城乡有一名退伍军人王文臣,在家建立了养猪场和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猪粪入沼池,沼气用作自家能源,沼渣除满足自家果园需求外,多余的卖给周边果农。葛成稳下乡了解情况后很受启发,能不能发动果农搞“猪—沼—果”循环种养模式,这样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果园有机肥源问题。他自己先在社堤村进行试点,拿出2000元委托1户果农建了一个猪舍和一个沼气池,养了3头猪,结果获得了成功,沼气基本满足了农户做饭照明的能源需求,沼渣施入果园,苹果甜了。第二年,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在社堤村率先实施了50户,2009年全乡推广建起了沼气池1200个,养殖良种猪1万头,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生态养殖模式,并演绎出“猪—沼—果”多种组合模式。现在周边县市来东城乡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葛成稳经常充当义务讲解员介绍经验。

一件件事令群众信服,葛成稳包扶的乡村没有形象工程,只有实打实的利民举措。老百姓说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干部。社堤村村委会主任张建龙说,跟着葛成稳干我们觉得实在。由于干部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葛成稳在果农间具有很高的导向力。2010年,他倡导在东城垣建立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推广黑光灯无公害防治技术、SOD功能苹果、艺术苹果、果园生草覆盖,铺反光膜等二十余项技术,东城示范园区被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科技示范基地。他还引导农户成立了果业合作社,在社堤村建立了产地苹果交易市场,申请注册商标和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如今东城垣的苹果产量和品质已成为果商的第一采购目的。

东城乡地处黄河沿岸,地理条件差是其劣势。但东城乡毗邻309国道,是游客到壶口旅游的必经之地。葛成稳又萌发了办农家乐,果园快乐采摘、果树认领托管等农业旅游项目。他的想法得到了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东城垣被列为全县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基地。如今,东城乡果业示范基地隔离带、管护房等辅助设施已全部建成,农业观光采摘游循环发展项目已基本敲定。

他是群众最敬重的干部

忙是葛成稳的工作常态,但他的忙是为大家忙,小家常难见到他的身影。

1999年秋的一天,为准备社堤垣新建果园,葛成稳一连几天没有回家。他身患脑溢血后遗症的父亲,不小心摔倒头部血流不止,还是当时的乡长帮忙送到医院进行救治。他母亲埋怨说:“别干啦,你爸的命要紧,安心在家把咱那几亩果园经营好,不比你挣的少,还能照顾你爸……”当时他的心里矛盾极了,却无言以对。心想,既然爱上了这份工作,不管多艰难,我都要坚持到底。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葛根潮说:“葛成稳善于钻研学习,因技术出众,深受广大果农信任。不但经常为东城乡果农免费培训,而且还到其他乡镇免费培训。葛成稳曾在山西农学院脱产上过3年学,他的技术与在学校里学的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葛成稳凭着他的技术,完全可以过上富裕悠闲的生活。但他把精力放在了农村,放在了东城乡苹果科技推广事业上了。他是一名值得大家敬重的好干部。”

滔滔黄河,巍巍吕梁,黄土地塑造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性格特征。而葛成稳这位生于黄土、长于黄土的中年汉子,靠着抓泥巴的手,托起了一个乡镇的富民产业,并且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