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再远,也有温暖的港湾停驻;离得再久,也有永远的亲情陪伴;隔得再远,也有无尽的思念萦绕;归的再晚,也有明亮的烛灯守望……”最温馨的字眼莫过于“家”,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中国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幸福,大家”才会和谐发展。一个美满的家庭需要用心经营,你是否掌握了通关的密码? 策划人: 李静
你的家庭幸福么?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家是沿途最美的风景,是旅行的全部意义和最后的终点,也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千万幸福小家庭才能缔造和谐社会大家庭,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记者走上街头,了解市民家庭幸福指数,倾听他们家庭的幸福事。
在鼓楼广场,老年人唱歌、跳舞、踢毽子、散步,热闹非凡。“您的家庭幸福么?”记者的提问,让大家纷纷畅所欲言:“幸福呀!身体健康,不用子女操心,养老又有保障。”儿女孝顺、子孙绕膝,相互之间体谅理解,家庭氛围和谐。”现在儿女可以独立生活,不用我们操心了,而且老伴健在,幸福着呢!”大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身体健康,不拖累儿女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对于老年人,中年人家庭幸福指数稍微偏低,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压力不言而喻。“父母生病要用钱,孩子上学也要用钱,每天为生计奔波,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很少,哪有幸福可言。”在火车站一对外出打工的夫妇道出部分中年人的心声。但“幸福”的声音还是更多些:只要老人身体健康、自己工 作顺利、儿女学业有成,钱赚多少无所谓,够花就行。
“老公对我挺好,现在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婆媳之间也没有矛盾,我觉得家庭挺幸福的。”刚成立新家庭的柴女士说道。而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对家庭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父母感情融洽,辛苦抚养我长大,而我也努力学习,争取今后再找个理想工作,也算幸福吧!”大四生程东明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幸福的理解。记者采访发现,造成部分青少年家庭不幸的原因多是父母关系紧张,这不仅影响到了青少年学业事业,还影响未来的婚姻观。
孩子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
在某幼儿园内,小女孩指着一个小男孩天真地对记者说:我特别喜欢跟他一起玩。”原来这是一对亲姐弟,其实在孩子眼中什么是幸福,他们并不懂,但他们会用最本真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感情:跟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虽然不同年龄段对家庭幸福的定义不同,但幸福家庭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家中充满“爱”,因为爱是包容、是理解。
(李羿玫)
生活点滴诠释幸福的真谛
人生中,当时间淡去懵懂和激情,平淡成为生活的主流时,家庭和谐美满会成为多数人的希冀。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兄妹团结,妯娌和睦,婆媳和谐……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
周正云家住市区临钢八十八间小区,68岁的她现有一儿两女,说起“家庭”这个话题,周正云脸上绽放着欣慰的笑容。
“身边有些家庭,儿女们经常会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而引发一些矛盾。但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从来没有过这些‘磕磕绊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多年来,儿子李英杰与妻子张秀梅对母亲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让失去老伴陪伴的周正云从未感觉到“空巢”的孤单与寂寞。
人常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能让母亲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也是女儿李艳兰、李艳丽最在乎的事。
作为家中的“老小”,李艳兰、李艳丽从小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宠爱,为此,老母亲的日常生活也牵动着她们的心。要说起照顾,我跟姐姐为母亲做的只是锦上添花,还是哥哥、嫂子招呼得更加周到,这也成了我们在外工作最安心的理由。”小女儿李艳丽向记者说道。
孝顺老人,关心子女。如今,李英杰的儿子李伟也凭借自己的电工技术经营着小生意。在李英杰的带领下,全家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儿媳李绍娜高兴地说:孩子现在7岁,公公婆婆为了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包揽了家里的所有事情,平时还帮我们细心照料孩子,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都说家是爱的港湾,家是温馨的避风港,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李英杰希望借助本报呼吁所有家庭,孝顺老人、妯娌和睦、婆媳和谐是幸福家庭的三要素,无需轰轰烈烈,只要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埋怨与争吵,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成华 师晓雪)
渴望完整的幸福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小牧是个无忧无虑的“高龄少女”。但是,内心的苦涩只有自己能懂,父母失败的婚姻使她一度在抑郁症的边界游走,让她小小年纪便不相信爱情。时至今日,她已过而立之年还待字闺中。
从小牧记事起,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声终日萦绕在她耳旁,有时父母言语不和还会拳脚相加,飞起的各种杂物曾不慎“击中”过她的额头,她无助的哀求声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吵闹声淹没,父母早已遗忘了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她。
“我爸妈的性格都很倔,都很要强,谁都不肯先低头服软。在他们准备结婚时,两边的老人就为此强烈反对。他们力排众议走在了一起,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小牧痛苦地回忆道,在我上初三的时候,父母在我爷爷奶奶的劝说下,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爸爸。”耳根清净了,小牧的心却空荡荡的,她学会了逃课,学会了借酒消愁,学会了用抽烟麻醉自己。“那时,我恨透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我恨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和我妈妈相处,还经常挑拨她和我爸爸的关系。可一想到他们对我的好,我又陷入了矛盾中。”长期焦虑的情绪得不到排解,小牧感到自己快要崩溃了。
“在沈阳上大学期间,终于可以远离家里的是是非非,可以说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期。但一到寒暑假,我就开始头 疼,几乎夜夜以泪洗面。爸妈天天给我打电话,都要求我回临汾后去他们各自的住处。不论我去谁那,换来的都是辱骂。”小牧委屈极了,为什么父母不能体谅她的难处。
随着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小牧渐渐变得成熟果敢。在她的调解下,父母改变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虽然看不出复婚的迹象,但是不再一见面就箭拨弩张。小牧不用再为“争夺大战”而为难不已,不用再当吃力不讨好的“双面胶”。她终于可以舒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情调。
翻看小牧的微信动态,记者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眼神忧伤的女子,竟是朋友圈里那个阳光明媚的天真女孩。生活慢慢步入正轨,父母带给我的伤害还是难以消退。”小牧长叹一口气,也许是童年的阴影在作祟,我的初恋本来可以开花结果,我却在订婚之后悔婚了。对于爱情我依然没有勇气接招,我把自己的心包裹得像个粽子,谁也进不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小牧的内心深处需要阳光的眷顾。“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希望爸妈能彼此守护,彼此理解,让我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小牧笑着,眼睛里却止不住泪水的涌动,我的幸福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个爱我的男人在等我,有一对可爱的孩子期盼我把他们带到人世间。”
(李 静)
“人际关系”家庭幸福的“敲门砖”
到老年常常因为身体疾病而倍感不幸,中年人在家庭的重担下感觉喘不过气,青少年也会因为父母感情不和或学习成绩不优秀而倍感自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提起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幸福,道不尽的不满。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提升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昌平给出了建议。
亲情,从实质上来讲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因为其间掺杂了血缘而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因为任何形式的幸福都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所以处理好家庭间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提升幸福指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曹昌平结合多年的从业经历分析,一些感觉家庭不幸的人,很有可能是受人际关系影响。倘若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他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会变得强大,抗压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以一个正在遭受挫折的人为例,在他精神接近崩溃时,有朋友愿意倾听、或愿意提供物质帮助,这个人就会很快走出阴霾,重拾幸福。但相反,没有人向他提供精神、物质上的支持时,不幸感也会接踵而至。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有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以及宽容原则。简单点说,就是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发自内心的去赞美他人。还有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自己爱自己,因为人一般都喜欢与自信的人打交道。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个人又是组成家庭的最小单位,只有自身感觉幸福,家庭的幸福指数才会上升,社会才会和谐。巴菲特曾经说过:爱,这个东西,最麻烦的是你有钱也买不到。你可以用钱买到性,买到宴会,买到媒体对你的赞美和宣传,但是得到爱的唯一方式是让你自己值得被爱。”2003年巴菲尔到乔治亚州理工学院演讲时说: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明白,衡量你的人生是否成功的真正标准,是看看你希望爱你的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真的爱你。”一个家庭很穷,但可以很幸福;一个家庭很富有,但未必真幸福。学会爱,处理好这份特殊的人际关系,握紧家庭幸福的“敲门砖”。
(弓佩玉)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