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德州市组建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要从各县(市、区)抽调工作人员,德城区卫生局分得8个名额。由于符合条件者达到了48人,竞争激烈,该局选择了抽签决定人选。对此,局办公室主任的解释是:局领导考虑采用抽签这种方式,是为了避免出现暗箱操作和“走后门”的现象。
选人竟用抽签方式,实乃奇闻。而从相关负责人振振有词的辩解看,当事者似乎并未认识“抽签选拔”机制的危害。当抽签选人成为避免暗箱操作的合理理由,那将意味着抽签可以在任何一个选人过程中使用。试想,这样的选拔机制是不是够荒唐?从某种情况下看,抽签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形式,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体现不出参与者的品质差异,因为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就拿德城区符合条件的48人来说,他们的业务素质、执法经验以及责任意识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在抽签的时候,他们的机会却完全一样。这对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来说,并不公平。要选拔优秀,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切实有效的方式实现公平,比如在充分透明的情况下进行考试、考察、评议,让选拔在阳光下公开进行。
从此事件来看,抽签确实方便快捷,但其中的严肃性却也荡然无存。稽查队员的入选靠的不是过硬的能力,而是靠手气。我们不禁要问,食品药品监管靠的是能力还是运气?答案不说自明。
食品药品稽查工作和百姓权益紧密相关,担负这一使命的队伍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百姓权益可以被保护到怎样的程度。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本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抽签选人,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
当然,不是说抽签选上来的人一定不负责任,但既然这项工作如此重要,既然这么多同志有做这项工作的意愿,那么,把最优秀的同志选出来,把重要使命赋予他们,岂不是更对百姓负责?
选人用人应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用抽签的办法选人,让如此严肃的工作变成了儿戏,当戒之。
杨文婷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莫让自己成为悲剧的制造者
下一篇: 让诚信之花开遍尧乡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