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期间,外出旅行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可出行文明却在无时无刻考验着游客的素质。在尧庙庙会和个别公园里,一些市民的行为太过于随意,导致不文明现象连连出现。
“庙会”中那些“不文明”
手中垃圾随便扔,座椅任意踩。不文明现象随处见。
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尧庙庙会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游玩。从正月初一至今,庙会游客如织。记者采访期间,在庙会上看到一名市民为取景拍摄自拍照,竟然穿着鞋踩到了公共座椅上。拍照结束后,座椅上尽是脚印。可这位市民却无视脚印的存在转头就走。
此时,正在一旁吃零食的小孩,告诉家人零食吃完了,只见家长说,“把袋子扔了,咱们去别处看看”。孩子则随即把手中的纸袋扔在了地上。
记者随处走着看着,有些市民要么随手丢垃圾,要么带着幼童随意在街边大小便。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令人不忍直视。
游客张文胜告诉记者,庙会上本就客流量大,可是就有个别人不自觉,要么随意扔垃圾,要么满口脏话,影响人们游玩的兴致。家长的不文明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倡导文明的今天,作为市民应该尽自己所能文明游玩。
随后,记者前往了廉政广场、古城公园等地。在这里也同样看到了不文明现象。市民范先生也说出了对不文明现象的看法,出行文明无小事,扔垃圾事小,如果人人都在景区等地扔垃圾,那么这些美丽的景色将不复存在。同时,好多成年人在种种陋习的背后,还在负能量的影响着孩子和其他人。”范先生认为,改掉不文明行为,让文明的“景象”注满年味。
“出行”不文明太丢脸
对于春节期间旅行过年的市民,对文明出行又有何见解呢?市民张先生一家六口,春节前往了海南过年。说起旅行的不文明行为,张先生表示:“外出到其他省份过年旅行,自己的行为不仅体现着自己的素质更代表了家乡的‘脸面’。”今年的外出旅行,张先生一家特别注重家庭成员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以丢垃圾为例,张先生事先准备了塑料袋,如果在景区里找不到垃圾箱,就把垃圾装在自己准备的垃圾袋里。等见到垃圾箱时,再丢弃手中的垃圾。
记者留意到,每到春节假期,各种媒体都有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报道,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插队加塞、高声喧哗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让自己出了丑,还破坏了景区环境,影响了别人的旅游兴致。
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景区公物、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礼让他人。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文明旅游也是感受幸福的一种方式。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