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是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特别是对留守父母而言,一年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在外打拼的孩子能够在家里多住几天,多吃几口爸妈精心准备的饭菜,多唠唠生活与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然而,最近不少大叔、大妈“吐槽”:好不容易把宝贝盼回来了,可他们总是低头玩手机、刷微博,连说知心话的时间都没有。
从另一角度讲,也有许多年轻的家长,本应该陪伴幼小的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寒假,但却无暇和孩子谈谈心、做做游戏、看场电影,一切只因为,假期里当起了“低头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早已超越了打电话、发短信的传统功能,成为众多青年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以至于有人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青年人刷微博、上微信本无可厚非,但也应适可而止。如果在新春佳节与父母、孩子团聚的时候依旧与手机为伴,则应当好好反省一下。
近几年,一道“亲情计算题”悄然蹿红: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除去睡觉、聚会、应酬等时间,实际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一天,这样算下来,30年真正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一个月。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异地就业率的提高,使子女为老人提供精神关爱的能力日益减弱,而在城乡、地域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要求子女完全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也不大现实。因此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关爱父母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在有限的团圆时光中,能陪伴在他们身边,放下手机敞开心扉,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同样,年轻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做亲子游戏,这对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心理健康不无裨益。孩子的童年是无法重来的,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忙碌,就放松对孩子的关爱,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这个重要的角色。
春节就要到了,莫让假期在刷屏中度过。(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