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200元一束,烛光晚餐300元起步,一场电影近200元的花销,再加上一份精挑细选的礼物,想要过一个“标配”的情人节,一晚至少花费千元。2月14日,这个舶来的“情人节”本应是甜蜜的、幸福的,可自从这个带着暧昧色彩的情人节漂洋过海来到我们这个相对保守的国家后,这个节就不仅变色更是变味了,黑心的商人更是让一些追逐时尚的有情人越来越怕这个节。
中国人接纳“情人节”,或许可视作特殊的转折点。自此,那种倾向保守、欲说还羞的爱情文化,第一次变得理直气壮、渐显张扬起来,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国人也可以“高调追逐爱情”了。渐渐渐地,我们引进来的“人节”本身的内涵、特质,也变得今异于昔。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版的2·14,与西方的原始模样有了明显区别。当一套完善的赠礼礼礼被彻底打破,当一种高贵的浪漫腔调被简化庸俗,名曰情人节的2·14,或许只是某个“画虎类猫”的遗憾变种。
梁静茹有一首歌唱到,“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我们又何必在意那玫瑰和巧克力,香槟和可乐,电影和音乐………何必掏空口袋“情人节”这个抽象的概念具化到每一个细节呢?这样最高兴的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痛苦的是囊中羞涩的情侣。不是吗?君不见商家的欢呼声比激情中的男女更加热烈,各种各样的炒作行为比情人间的纠葛更暧昧,更惊艳。情人之间相互攀比赠送的已不是植物生长的玫瑰花,而是黄金、铂金甚至钻石镶嵌。情人们浪漫的脚下已不是沙滩,不是草坪,而是铺满了花花绿绿的钞票和散发着浓烈气味的汗水和心血。
情人节更应该是理性的,没必要都挤着这一天跑到婚姻登记处去穷折腾,为了一张“船票”,平时不去“买”,非要赶着“春运”时;不要围着这天弄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枝的高价玫瑰去自愚,年轻人有的是个表面风光,其实内心是在割肉;不必把这样的商气十足的商业洋节当一回事,商家高调推销这个洋节,主要还是瞄准了商机,推进商品的涨价和促销。
近年来,不少商家利用情人节、圣诞节的噱头,大肆营造一些情人节、圣诞节就是消费节的宣传氛围,并推出不少节日套餐、节日礼物。一束普通的玫瑰花要涨价十倍。如果事业成功,有那样的承受能力“潇洒”一下也未尝不可,而很多打工者、大学生则根本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有的打工者辛苦一年积累下来的钱都变成玫瑰花了。更有某地一位贫困大学生,父母靠捡拾废品甚至乞讨供其上大学,而这位“情圣”竟然花费上万元购买玫瑰花,在情人节这天在大学校园里为情人制造那所谓的“浪漫”。那些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情侣们啊,莫让“情人节”成了“情人劫”。(郑轲)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在害人方面少用些“聪明才智”
下一篇: 这钱能烧出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