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充足的水资源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今年第21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3日至19日,今年的主题是“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推进城镇节水减排”。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总量有限,而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严格管理水资源势在必行。提高节水观念,创建节水城市是建设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的重要举措,是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必要支撑。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目前年用水总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但全国缺水量仍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问题。农业生产方面,全国每年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近1亿亩灌溉面积因缺水不能得到有效灌溉;水质方面,一些地区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同样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不难预见,随着各地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用水需求仍会持续增长。
按2000年的人口计算,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水平的1/25,全省水资源总量为全国倒数第二,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市水资源总量为15.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0立方米。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平川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5立方米,国际上认定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则为严重缺水地区,我市已处于严重缺水地区,而且属资源型(水资源短缺)、生态型(植被覆盖率低),工程型(水利工程系统不健全)三重缺水地区,缺水警钟已经敲响。
今年2月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其中提出的“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是要严守“三条红线”。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不断加大城市节水工作的管理力度,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做好主要节水经济指标的管控,计划用水管理率达96%,工业水复用率达76%,万元产值增加值取水量为80立方米,节水设备器具推广使用率达90%以上;节水总量达200万立方米/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每年的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三是进行了全市自备水源全面普查,摸清了洗浴、洗车、建筑用水等重点行业的自备水源家底;四是2011年创建了临钢、师大等10个节水型企业、校园、小区;五是严格新改扩建新增用水核准制度,认真执行国务院“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实施了一条龙服务模式。
近几年,我市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集中表现在:城市供水管网渗漏情况严重,自备水资源管理不善,雨水回收系统不健全;再生水利用不到位,污水虽有处理但利用率不高,中水回用使用率仍然偏低,工业、生活用水利用率不高;城市规模突飞猛进,“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相关制度不健全,政出多门,管理缺乏协调机制。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做好节水工作意义重大。一要千方百计完成省下达的创建节水标准社区覆盖率28%的任务;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三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及器具,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建设;四要加强节水基础管理。做好计划用水指标核定,严格计划用水;认真做好水平衡测试;严格执行新、改、扩建工程建设的新增水量审批,做到“三同时”;五要搞好节水设备器具的认证工作。
缺水警钟长鸣,节水迫在眉睫。创建节水型城市、企业(单位、校园、小区)是全面提高城市节约用水水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市节水办将以节水宣传周为契机,以实现水的节约循环为目标,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企业(校园、小区)为平台,以用水计划管理,建设项目节水审查、再生水利用、推广节水器具,关停自备水源、减少供水管网漏失、实施与水收集利用等为重点,切实加强城市节水的日常管理,为建设节水型城市作贡献。
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
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节水要求。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过度扩张,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同时,要重点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通过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类的哭泣不断减少,才能使人类文明的笑声绽放得更加绚丽。
(赵成江 作者系市政公用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党员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下一篇: 汲取传统文化智慧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