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学生不宜随意“晒”

2015-12-24 10:27: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每天都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看看老师是咋评价我孩子的。”日前,朋友张女士告诉笔者,由于孩子的班主任经常在微信群里晒学生的表现,引发了家长的广泛关注,使平时远离手机的她也不得不关注起了微信。
    张女士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开学不久,班主任即建起了一个班级微信群,其中包括全班50名同学的家长和代课老师。张女士第一次关注这个微信群,是由别的家长告诉她的,因为她的孩子被老师在微信群中点名提出了批评。老师说孩子的作业完成得不好,字写得很潦草,家长也没有签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条微信,让张女士的脸红辣辣的,并发誓要要彻底改变孩子书写不良、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然而,事情并不像她想像得那么顺利。刚开始,孩子还很配合,写完作业后让她检查,不工整的地方重写。但渐渐地,她发现孩子变了,回来不愿和她交流,总是对她爱答不理,有一次她提出部分作业重写,孩子当场甩门,还说再不让她检查作业了。如今,张女士陷入深深的困惑,一方面她还在关注班级微信群,不时查看与孩子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她又有点儿恨这个微信群,让自己的内心失去了平静,感觉压力很大。
    据张女士介绍,班里有一些家长对老师在微信群里晒学生表现持肯定态度,认为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有一些家长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孩子有其本身的天性,把孩子的表现曝光在同学和家长眼中,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此,笔者请教了一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家。专家认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是波动的,因此,获得的表扬和批评都是过程性的,如果被发到微信群里,就变成结论性的评价了,这对孩子会造成很大压力。另外,孩子每天的表现具有很多偶然性,也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把批评和表扬发在微信群里传递给家长,反而会误导家长,让家长产生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果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
    看来,作为教师,要有限度地使用微信群这样的网络工具,应该仅限于联络和发布学校通知等相关事宜,不宜扩大范围。如果教师确需要和家长沟通的,可以单独“私聊”。学生有受尊重、隐私保护的权利,不宜随意“晒”。(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