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建设“三个强市” 见证蜕变之约

2016-10-27 09:55: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建设“三个强市” 见证蜕变之约

——二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

本网评论员

  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为临汾清晰地勾勒出未来五年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的宏伟蓝图。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新一届市委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适时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实施“345”战略。

  可以说,以建设“三个强市”、抓好“四大攻坚”、走出“五条路径”为核心要义的“345”战略是市委基于当前形势和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临汾的生动写照。

  全市“一盘棋”,聚力“345”。毋庸置疑,未来五年,345”战略将对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这一“十三五”宏伟目标的铺排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统领总揽作用。

  大海航行靠舵手。仔细考量一番“345”战略的通盘部署,建设“三个强市”无疑在其中正扮演着“舵手”一职。实事求是地说,这一论断对我市固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客观实际的定位判断全面准确、实事求是,为“十三五”这场铿锵豪迈的伟大征程明确了基调、敲定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导向格外突出,现实意义重大。

  建设“三个强市”,就是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我市最基本的市情仍是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结构不够优,产业层次低;工业不够强,转型升级慢,新兴产业小……而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就是要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同时,建设经济强市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国家生命线、人民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做大总量、优化质量、提升均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接替产业形成规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现今世界,小到一座城市,大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所赋予的强大竞争力和高附加值溢出效应正越来越凸显。而建设文化强市,就是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平阳的历史文化,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全市文化大繁荣。除此之外,通过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叫响“中国根·黄河魂”旅游品牌,建设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矢志不渝地坚持生态建设步伐,关乎城市区域竞争力的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提升。通过建设生态强市,大力推进我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治理等工作,构筑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湿地植被恢复三大生态屏障,全市生态环境将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将明显提高。

  2020年,临汾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进入中西部地级市前20名;成功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1%提高到10%;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绿色成为临汾的崭新名片……

  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强领导,有广大领导干部矢志不移、戮力攻坚的奉献付出,有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百般努力,这幅布满闪光点与成就感的幸福长卷就一定会如期呈现,与之同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终会如约到来。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