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大攻坚”实现振兴崛起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决胜期。作为市委“345”战略核心构成的抓好“四大攻坚”——在脱贫摘帽、项目建设、优化环境、总体安全上攻坚克难实现突破,正是临汾实现振兴崛起所必须突破的瓶颈,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须补齐的短板。
目前,我市共有602个贫困村,共计23.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5和0.6个百分点。脱贫摘帽是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所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全市上下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这场硬仗。要坚持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基本方略,以东西两山两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十大扶贫工程,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发展离不开大项目。项目建设是必须强化的现实支撑。全市上下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在全市掀起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建设热潮。要认真研究国家、省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要在抓好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生态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型发展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实施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重大标杆项目。到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0亿元。
市场经济具有洼地效应,经济发展中环境是关键因素。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优化我市发展环境。优化环境是必须紧抓的关键要素。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推进简政放权,规范审批流程,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宽投资准入限制,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
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在全市上下形成亲商、安商、帮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加强发展环境监督检查,严肃处理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使临汾成为中西部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汇集之地、畅通之地、兴旺之地。
过往的埋头生产罔顾安全,事故频发带给临汾的发展阵痛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没有安全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全市上下要时刻铭记我市在安全生产上的深刻教训,始终牢记总体安全是必须重视的基本保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安全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安全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坚决防止重大社会安全隐患积累和突发。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做到所有企业、所有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一般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突出抓好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排查整治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信访稳定等领域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加强社会面管控,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确保全市大局安全稳定。
正视瓶颈,直面短板。抓好“四大攻坚”是我市抓好今后五年工作,继而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的重要着力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差距不足弱项难题当前,更需要我们彰显主动出击积极作为的斗志,亮出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胆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责任担当,用“四大攻坚”构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