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谢师何必总是宴

2018-08-15 09:09: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随着中考、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又一批莘莘学子“金榜题名”,考入自己满意的学校。在高兴的同时,众多家长和学生开始张罗“谢师宴”,以表示对老师们辛勤培养的感激之情。可是,当“谢师宴”成为一种形式、任务,甚至成了攀比的手段,那就失去了谢师的意义,其实,谢师何必总是宴。

  人们常说:“师恩重如山。”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毕业,考了好成绩,家长和学生想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是,“谢师宴”却成了老师和家长的负担,事与愿违。有的毕业班老师这一个月就婉拒了几十份邀请,一方面不想家长破费,一方面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但又怕家长和学生埋怨不给面子。对于学生和家长,其他学生都摆“谢师宴”,咱不摆怕人家说咱不知感恩;别的同学摆了两桌,咱起码也得摆两桌吧。这样一来,你攀我比,无形中助长了铺张浪费之风,特别是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这成了一种负担,也让原本的谢师变了味。

  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是能够延续一生的美好情感,岂是一顿饭能表达出来的?如果师生情异化成推杯换盏的人情往来,无疑会对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造成损害。如今,感念师恩有着越来越多的形式,而且也不在这一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学生可以时常给老师打个电话、发个信息,聊一聊当时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有哪些进步……用一位老师的话说,“这样的感情表达才最温暖。”

  当然,对师恩最好的报答方式,莫过于学生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教师教书育人,就是希望学生成人成才,学生发奋图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对老师的最好报答。师恩师德,不仅要时刻铭记于心,更要实践于行,感念师恩应少一些请客吃喝的庸俗气,多一些弘扬师恩师德的文明风。(素锋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