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当对身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与经济发展相伴的是“留守儿童”“空心村”等现象的出现。对农民工父母来说,一边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一边要面对孩子期盼的眼神,现实中很难兼顾;对于国家来讲,一边是高效率的城镇化,一边是城乡协调发展,向前走也时常面临两难。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整体而言,很多时候要做的不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而需要在发展的天平上用好轻与重、缓与急的辩证法。
留守儿童的成长,从一个侧面反映的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着我们的人才基础,决定了我们能否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同样的劳动力“升级”。而无论是因为缺乏父母陪伴造成的情感缺失,还是因为基础教育落后导致的升学“断档”,都可能会成为制约整个社会发展的因素。
因此,不要小看儿时播下的种子,它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建议每个家庭、有关部门和我们的学校,从人生的第一级台阶开始,从想要“吃得饱”到追求“吃得好”,从关注身体健康到强调心理健康,全方位为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成长铺平道路,唯有这样,留守儿童的明天才会更加精彩美好!(锡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