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一家医院看病,在药房缴费窗口交费时,就见:面对窗口前的“一米线”,有的交费人员就像没看见或干脆视而不见,硬是挤入“一米线”,紧紧站在前面人的后面。对此,笔者要说:请站到“一米线”外去。
“一米线”,按照心理学原则,是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超过这个安全距离,人的心理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到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一米线”作为一种国际惯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标明“一米线”或设置相应设施,就是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事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既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维护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自身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如今,我国一些城市地铁道旁、一些服务行业如银行、车站售票大厅、医院缴费窗口、政府政务中心等都在办事窗口前设立了“一米线”。
应当看到,现实之中,我们多数人是能够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的。然而,也有少数人我行我素,致使“一米线”形同虚设,俨然成了一种摆设。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表示,“一米线”在我国很多地方几乎沦为摆设。上海地铁站曾经发生的一女士等地铁时,擅自越过站台前的“一米线”,结果被其他不守“一米线”者挤落站台轧死的惨案。
“一米线”的出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有了这“一米线”,并没有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远了,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体现了一种尊重和关怀。“一米线”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们的公德意识,丈量着人们的文明程度。
“一米线”不仅仅是一条“规则线”,更是一条“文明线”,是一个人文明素质高低的真实写照。无视“一米线”,实际上就是不尊重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不能把“一米线”只当成地上的一道线,而要自觉形成“一米线”意识,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用自觉、自律、自尊、自爱来共同打造出道道“一米线”外等候的文明风景。(高国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