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特色学校的打造中,笔者常听到乡村校长这样感叹,村里学校不能和城里学校比,课都上不好,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什么用?
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上投入巨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拥有了和城市学校一样优良的硬件设施。但即便如此,城乡教育的差距特别是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管理的差距依然存在。对此,笔者觉得, 与其抱怨等待,倒不如立足农村学校实际,着力打造具有乡土资源的校本特色,不失为破解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对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是乡土资源,而这恰恰是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农村学校置于绿水青山之间,学生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田野的芬芳,探访自然的奥秘,感受乡土的气息。这样的生活环境,为学校设置各类课程提供了最直观、最真切、最生动的素材。例如,曲沃一所学校推出了蔬菜种植园课程,孩子们从蔬菜秧苗的挑选、播种、养护、施肥一步步做起,直至经历收获的全过程。他们吃上了自己种下的各类蔬菜, 内心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无法想象。他们切实学到了种植知识,增强了生存实践能力,同时更加热爱大自然,这样的教育和收获,远不是城市孩子所能感受到的。 除此以外,还有的学校开设了园艺小组、动物小组、机械化小组等,通过一系列小型集体劳动,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享受劳动的过程,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爱好,为他们的未来奠基。这种教育现在看来无疑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人无我有,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看来,农村学校突围的方式不是远离农村,而是应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乡土,充分依托乡土资源,让学生享受到乡土资源带来的红利,获得充足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校本特色。(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