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现代化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但也由于个人信息的泄漏,带给我们诸多隐患和烦恼。
5月16日午休时间,笔者接听到一个陌生的手机来电,对方先是准确说出笔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而后声称是我市某房产的销售人员,周末有商铺开盘,询问是否有购买意向。其实早间,笔者也曾多次接到过该房产的营销电话,并明确表示无购买意向,希望日后不要再打来电话。然而,该房产企业一次次换着营销人员打电话不说,本次通话中,对方还准确报出自己的姓名、单位,如此详尽的个人信息他们是怎么得到的?
这不禁让午休中的笔者后背一阵发凉,反问对方是如何获取自己个人信息的,营销人员含糊其词,继续追问之下,对方竟出言不逊、大爆粗口,并挂断了电话。如此行为,令人气愤。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遭遇并非笔者个例。生活中,由于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烦恼和不安全感。有人刚买了轿车,就不断接到各大保险公司的“关心”来电;有人刚买了新房,一茬接一茬地装修电话询问不休;有的家长刚给孩子报了特长班,相关艺术类培训机构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热情游说;在中介网站上留下一次招聘信息,即便申请撤销后,仍会不断接到网站打来的“优惠”服务……开会、午休、度假,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些莫名的骚扰电话影响着生活和心情。当个人信息泄漏问题日益严重,我们不禁要问,个人信息何时成了公共资源?遇到这种情况去哪儿说理?何时才能让我们不再为个人信息的泄漏而担忧?
遇到这样的糟心事后,笔者曾找过这家房产销售的相关领导反映情况,并表明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没曾想得到的答复却是“营销人员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方法没用对。”
一声叹息,万般无奈。如今,房地产、培训机构、酒店、快递、银行、信贷、保险、物业、售销、中介等行业泄漏和购买个人信息的行为愈演愈烈,很多市民在表达气愤的同时,更多的是几分无奈和无助。其实,对于商家来说,营销宣传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在对方已有明确答复之后,还在继续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此种行为,已然给他人带来困扰,对自身企业形象的损坏。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相关的法律保护和投诉渠道的畅通,让贩卖个人信息者受到严惩,让那些拥有海量个人信息的单位真正承担起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全、无忧地尽享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