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喻文化,“远方”喻旅游。今年是文化旅游重组的开局之年,是全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起步之年。像期盼二者融合一样,人们更期待二者融合后的发力。近日,市政协专门召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部分领导、有关专家、政协委员和旅游企业负责人有点有面、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使大家对文旅融合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拓宽了大家对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
上世纪末曾有个耳熟能详的提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后又适时调整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简单的文字调换,凸显出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铺路的新理念,实现了双腿走路、双赢双利。而今文化强国、文化大国正蓬勃崛起,文化更能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与目的,具体到可操作的平台,便是文旅大融合。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步伐,打造推动临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可见,文化旅游融合,不仅是文化和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将作为旅游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文化影响力、有市场吸引力的文旅融合的品牌与产品?值得深入探究。
临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旅资源种类多、禀赋好、价值高,发展文化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每个县(市、区)都有区域范围内足够影响力的初级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既有传统遗存,也有新兴开发,亮点颇多,但块与块之间的衔接、整体面上的关联度明显不足。
没有创意就没有深邃的诗意,扁窄的区域发展带不来也留不住远方客。改变这些现状和弊端的突破点有两个设想:首先是建立文旅融合的数字化产业平台,推行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以创意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实现“互联网+文旅”。完备文旅数字云,与地面的集团化文化产业相匹配,培育新的消费资源和文旅产品。其次是文旅集团化,全市场一体化,避开单打独斗,各自喧嚣,甚至互相嘈杂。要形成文旅为文旅搭台,县区与县区衔接,类型统筹,特色归类,从受众出发设计新思路,打破一县一镇围栏,实行一票走一线、一票走一片、一票走四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体验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追寻悠久历史的沧桑痕迹。可以说,大众旅游蓬勃、全域旅游繁荣,文旅融合恰逢其时、势在必行。网友们欢呼“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但这并不是看似单纯的文字游戏,其中蕴含的惬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结合,不仅要考验各级政府的行政理念和耐心,也要考验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这更不能是一个旅游企业增加资本的噱头,而是文化产业和品牌企业提质增效的机遇。
彰显临汾独特魅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给游客一个诗意的抵达,仍需风雨兼程、合力举重。(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