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教师背后的“眼睛”不是越多越好

2019-09-11 08:54: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开学以来,我市多所学校将开学第一课定位于“安全”。说起安全,无外乎“人防”和“技防”,而围绕“技防”,监控的安装近来引发了诸多争议。

  据悉,开学前夕,杭州市某幼儿园的家长建议,在教室和午睡室里装监控,方便家长用手机实时查看孩子的状况。但园方明确拒绝了家长的提议,不仅因为在教室、午睡室装监控并无文件规定,而且还考虑到装监控关系到小朋友和老师的个人隐私。

  毋庸置疑,电子监控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公共场所的安全生态。尽管监控本身不足以阻止违法犯罪,但其无疑给违法者有力的震慑,为破解违法犯罪案件提供了帮助。因此,凡是日常有监控设备的地方,总是赋予人们一种安全感。

  然而,随着监控成为公共场所的“必备”设施,监控的边界与尺度也愈发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教师履行正常的教学职责,不仅需要家长的信任,也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的信任,同时幼儿园也有保护教师隐私的权利。实时监控的存在,让原本家长和教师之间必要的信任关系受到冲击,家长认为有了监控,自己可以远程控制,教师就成了简单的执行者。这不仅意味着对教师权威的打击,也意味着对幼儿管理工作的干扰。

  各式各样的高科技,确实能够替代人工实现原本难以做到的管理。然而,技术终究是“冰冷”的,更不能违背合理的人性诉求。教育讲究的是“亲其师则信其道”,离开了信任,教育的本质就发生了改变,教育的人文精神就可能不复存在,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就不可能完成。

  从这个角度讲,教育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信任,实现家校共育,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