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2019-10-23 10:08: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10月1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039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刊发了教育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立法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在《答复》中称,“教育部积极推动将劳动教育写入教育法,将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落实为法律规范,健全劳动教育的法律保障。”教育部还透露,“目前,我们已经研究形成了《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下一步将按程序报送审议。”

  看到这个消息,众多教育工作者拍手称快。毋庸置疑,当教育回归到劳动实践,回归到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时,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会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知行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要让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入脑入心,一方面需要国家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充分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工作,用社会公平重塑劳动的自觉,用改革赋予普通人勤劳的动力,让崇尚劳动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切实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避免把劳动教育形式化,采取多样化劳动教育形式,让劳动变得活泼有趣;尤其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承担,从洗衣扫地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自觉劳动成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