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记者” 更需“真监督”

2014-04-14 19:39: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据江西省萍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消息,该市日前开展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以下简称“三假”)专项行动中,查获两起假记者站案件,这两家假记者站均在市府大楼设立挂牌运作。(4月13日《中国广播网》)近期以来,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相继通报了数起新闻违规案件,其中有“假记者”的问题,也有真记者敲诈勒索案,让早已屡遭诟病的新闻行业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根据通报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真记者,还是假记者,都是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去的,在监督之下,那些本来就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演变成为另外一种见不得人的交易。事实证明,记者利用新闻采访报道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新闻敲诈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必须重拳出击打击新闻敲诈,多举措清除新闻“蛀虫”。

其实,打击假记者和新闻敲诈的行动几乎每年都有,但为什么就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表示,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要强化日常管理和制度执行力,抓主管主办制度和报刊年检制度。同时,开展记者站治理整顿,从严审批记者站。

但笔者认为,严格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但长远来看,给监督以真正的途径,给真记者以监督的权利才是杜绝假新闻、铲除假记者的根本途径。

其实,很多部门、很多官员明明知道记者是假的,记者是在敲诈、是在交易,但仍然抱着“花钱买平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才是最可怕,又最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部门花巨资建立舆情监测网络,及时花钱消除对本部门的不利消息,看似在为当地政府树立正面形象做贡献,实则在助长那些假记者的嚣张气焰。

试想,如果那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者个别官员能够坦诚面对记者的采访,给真记者以监督的途径和权利,而不是有意“灭火”、危机公关”,又何来那些假记者、假报刊去折腾?所以,打击假记者,不但需要切实可行的严管制度,同时,更需要在“真监督”上下功夫,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制,顺畅监督渠道,尤其是给真记者们以监督的环境,让监督成为一种常态,让“事故”晒在阳光下,假记者们自然会“再无用武之地”。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