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市卫健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2020年度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委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探索、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图为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记者 郝海军 摄
编者按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枚党徽就是一份责任。”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市医疗系统的白衣战士,或挺身而出,支援湖北一线,或不惧安危,坚守临汾阵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与读者一同分享3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并向他们致敬。
市中心医院史志明——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
2020年3月6日,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史志明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在湖北武汉抗击疫情一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作为山西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预备党员代表,史志明在发言中说:“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我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这不仅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勇气,更加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信念。”前线党支部负责人说,史志明之所以能够火线入党,是因为他“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历了武汉疫情一线的考验和洗礼后,回到工作岗位的史志明,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在行动上勇于担当。他在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6月28日,是史志明支援湖北回来的第74天,7时30分,史志明准时坐在医生办公室,翻阅病人前一天的检查结果、心率血压等临床资料;8时整,参加科室每日雷打不动的晨交班;20分钟后,带领年轻医生开始查房,讲解典型病例;10时左右,查房结束,史志明来不及等电梯,几乎是一路小跑从五楼到二楼的导管室,参加心脏支架手术。11时30分,完成两台心脏支架手术后他又坐到电脑前,为下午一场院内心脏新技术专题分析研讨会做准备。
返回工作岗位两个多月以来,史志明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门诊、手术和科研工作中。其间,他还负责组织了5次全院医护人员胸痛救治流程专题培训会,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减少漏诊误诊,尽量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6月1日,史志明牵头的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大胆创新、迎难而上,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零”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手术。
侯马一位心脏病患者想做心脏冠脉检查,但对含碘的造影剂过敏,去北京、西安好多地方都没法做。6月24日,来到中心医院就诊后,史志明通过反复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用含钆的造影剂完成了冠脉检查,为下一步针对性开展治疗提供了准确影像资料。
史志明说:“作为一名党员,要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运用新技术拯救更多患者生命,突破临床当中的不足,心内膜活检就是我们近期打算攻克的新技术之一。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仅靠目前的检查手段诊断不精确,治疗方案跟不上。如果心内膜活检技术开展后,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同时还可以对一些家族遗传性的心肌病做基因测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史志明以坚定的信念,无私付出,忠诚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记者 侯秀娟
市人民医院关红亮——一份责任 一生坚守
“新冠肺炎疫情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身边的共产党员争先恐后、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2020年3月19日,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关红亮一生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山西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武汉一线奋战了43天后,关红亮回到了急诊科熟悉的岗位上。在工作中,他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在右膝韧带受损的情况下,也坚持每天去上班,没有休息过一天。他总说,急诊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大家就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救治。
6月17日23时许,一重度药物中毒的78岁老人被送到急诊室,关红亮接诊时患者深度昏迷,心率40次/分左右,血压:90/58mmHg,呼吸困难,合并有脑梗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抑郁症等疾病。“老人是当天16时许由于药物中毒送到当地县级医院洗胃,但是由于年龄大,有多种并发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此转院。”由于治疗风险大,在与家属沟通后,关红亮果断决定,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立即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两天后患者转危为安……
在同事们眼中,关红亮憨厚、踏实、认真、负责,甘于奉献,专于业务,敢于创新……提起抗疫一线的事迹,他总是说:“没什么,这都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经历了一次洗礼。火线入党后,我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关红亮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优秀共产党员的差距还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急诊患者的救治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以患者为中心,全身心投入诊治活动,努力学习开展急诊领域新技术、新业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记者 郝海军
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华——不忘初心 再立新功
端午节当天,记者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见到了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李华,这是她在岗位上度过的又一个端午节。“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没有节假日,都习惯了……这比在隔离病区封闭的那一个多月轻松多了。” 李华笑道。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华带领她的团队,一直奋战在疫情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担当。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疫情形势日趋向好,但同样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肺结核,在新冠疫情形势好转后出现了一个就诊高峰。李华和她的团队带着新冠肺炎疫情院感防控的经验,又投身到结核病的日常诊疗工作中。
前段时间,李华接诊了一名特殊的女性患者,她肢体瘫痪,无法正常交流,由于近期反复发热,当地医院疑诊肺结核建议转诊。接触后,李华发现面临的不仅仅是治疗结核病这么简单。因为患者肢体瘫痪,且大小便失禁,身上有多处褥疮。入院后因为身上有异味,没有患者愿意和她同病房。面对这样的患者,李华没有一丝嫌弃,她把自己的衣物拿来给患者替换,自费购买了褥疮贴,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向患者家属讲解结核病的防控知识,以及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当患者好转出院时,她家人还为李华送了一面锦旗。
对于结核病患者的诊治,李华始终向科室的医护人员灌输公共卫生健康的理念,在治疗结核病患者的同时,不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正确认识结核病,掌握防控知识,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因对结核病的认知不足和不规律、不规范治疗导致的耐药结核病发生。
李华深知,结核病的防控,任重道远,唯有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了提高我市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她积极引进“抗结核新药使用和保护扩展项目(简称NDIP扩展项目)”,使我市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费使用上了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目前我市有7名符合条件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该项目中受益,取得良好疗效,树立了治愈的信心。
李华表示,作为一名有着近十年党龄的党员,接下来,她还要进一步将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与业务相结合,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切实履行职责,为医院的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和动力。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