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纪实

2021-04-20 09:26: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3月29日,有职工举报某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市卫健委接到举报后当即召开会议,成立专案组,严密部署调查相关事宜。

  4月1日,市卫健委监督科科长程建军与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队队长史炜率专案组,对该用人单位展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10个小时、数百份报告,执法人员重点对用人单位的人员档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工体检报告、职工培训报告、职业病危害定期监测报告、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发票和使用情况全部进行现场核对。

  经过调查核实,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未如实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未按照规定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等违法违规问题。

  史炜表示,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队将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无视国家法律,无视劳动者权益,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辖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为有效整治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隐患打下坚实基础。

  广宣传 提能力

  保障机制形成大合力

  4月7日,维权职工与用人单位代表来到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诊断咨询。

  该职工宽大的手提袋里,除了两张诊断为双肺结节的胸片,还有厚厚的一整套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书籍,他对法律规定的关于企业的责任、员工的权利、医院的职责了如指掌。即便如此,他还是来医院仔细咨询有关尘肺病诊断、鉴定等一系列问题。因为他心存顾虑,生怕企业会与医院串通欺骗自己。最终市二院职业病防治办公室工作人员白杨用专业的解读,让这位维权职工放下了所有的戒备。

  “这么了解职业病防治法的职工并不是个例。”市第二人民医院职业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彭红英记忆最深的是乡宁的一位职工,怀疑自己是尘肺病,来院咨询时,口袋里装着一个小本本,上边全是自己手抄下来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咨询一个问题,对照看一遍,直到吃透。看到越来越多患者学法知法、敢于维权,彭红英感到十分高兴,也觉得各级相关部门的宣传确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向广大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普及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职工权益。临汾市卫健委监督科每年4月份都会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并开办健康企业、职业健康企业创建等专题培训班,大力推动职业健康企业活动。一份关于职业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的问卷调查,就有八万余人参与答题;一次专家在线直播互动,电台实时收听人数达18.7万人,微博热度达1万人;一次比赛,选拔的优秀队员在2019年全省尘肺病攻坚行动知识竞赛中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保障职业健康,人才和机构是关键。早在2019年12月7日,市卫健委就与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建了全省首家市级职业病防治专科联盟,吸纳17家县级人民医院、29个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和部分大型企业加入,实现了市级诊断机构全覆盖,县级体检机构全覆盖。联盟通过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专家巡讲以及线上会诊等形式,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带动全市各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同发展。

  去年,市卫健委建立临汾市职业健康专家库,吸纳74位专家加入,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也成立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健康检查质控部,为我市职业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4月10日,作为全省尘肺病康复站试点,霍州市医疗集团辛置镇卫生院尘肺病康复站正式挂牌,对辖区尘肺病患者进行摸底、建档,为尘肺病患者提供免费的肺功能康复锻炼等治疗。

  深摸底 严执法

  诫惩相辅取得大实效

  尘肺病防治工作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健委强化协调联动,在预防、救治和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9年,市卫健委综合监督科开始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后,主动进行职能交接,积极开展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的摸底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粉尘、毒物、噪声等防护技术薄弱的现状,研究出台有关加强机构建设的政策和标准。2019年10月17日,由该委起草的《临汾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经临汾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属地管理”“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职业健康”“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责任体系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考核,压实了临汾市25个相关部门和市县两级政府各自职业病防治职责。一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职业健康工作队伍成功组建。

  现阶段,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各类职业病97万余例,其中约90%是职业性尘肺病。很多患病职工流动性较大,常常无法提供职业史等证明材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尘肺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

  两年来,市卫健委综合监督科以“摸清底数、突出重点、淘汰落后、综合治理”为原则,开展我市矿山、冶金、化工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对永和县、古县、安泽县、吉县、乡宁县等进行现场督查,倒逼防治工作有效落实。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监督户次2760次,监管企业1310家,立案192起,警告182家、责令限期改正1081项,罚款77.2万元,区县一级均消除了零执法。同时,组建监督协管队伍,实行“乡聘村用”,将计生专干、村医等人员纳入协管队伍,每个乡镇至少1-2人。通过日常巡查、监督回访、信访处理、健康宣教等方式,加强网格化管理,发挥了职业卫生监督协管作用。“遏制了增量”“保障了存量”,推动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对于处罚我认为,诫大于惩。”程建军表示,惩的目的是为了端正行业标准,规范企业执业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也是落实法律的实施,但惩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减少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给作业人员带来的伤害。

  2019年7月24日,55岁的某环卫工人下班回家后突然昏迷,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时体温高达40.8℃,伴有不自主的抽搐,综合考虑属于热射病。病情非常危重,不立即做职业病诊断,很可能错过诊断机会。为此,程建军与彭红英带领诊断专家团体直奔医院,不敢有丝毫懈怠,根据相关规定,对职业危害存在的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后,认定为职业性中暑(热射病)。

  抓综治 强保障

  智慧平台发挥大作用

  在位于侯马市浍南工业园区的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药品,生产中产生的普通原料粉尘、药物性粉尘、有害气体、有毒蒸汽等成分以及噪声污染,会对作业人员的呼吸道、肺部、听力等造成一定程度的职业伤害。

  4月7日,侯马市卫体局在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安装了粉尘监测仪、噪音监测仪等在线监测设备,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数据监测、远程监管、预警防控。全天候监测工作场所里的危害因素,在监管端实时生成监测数据并同步传输到后台监测系统。一旦数据超标,平台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给执法机构进行立案查处,实现了监管精准化、科技化,使侯马市“职业健康管理智慧化”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职业危害的小微企业比较多,涉及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企业有209家,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6837人,并且随着职业卫生协管工作的全面开展,监管量还将不断增大,监测数据严重短缺,为改变这一情况,侯马市卫体局开始着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在对国家职业健康信息化试点的宁波鄞州区进行考察引入后,又结合本地实际,融入了“协管端口”,建成集监管端、企业端、检测端、体检端、劳动者手机端、协管端六大端口为一体的全省首个职业健康在线监管平台——“侯马市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平台”。

  在平台体检端,由企业发起体检邀请,医疗机构接单;企业提供身份证号,医疗机构上传体检单。“现在规定员工上岗前、在岗中、离岗后都必须有职业健康体检。”侯马市卫体局行政监督科科长孙杰表示,凡是在档的员工只要漏检,系统便会马上发出预警,仅此一项对企业的处罚从5万元到10万元,力度之大也杜绝了企业顶风作案。

  在平台上企业规章制度、培训信息、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新发职业病、工作场所危害种类清单、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信息等职业卫生信息和管理制度资料全部进行电子归档。不仅对职业病危害的行业分布、人群分布以及防护措施等情况有准确、全面的掌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无盲区、无死角监管。实时监测,高危环境风险预警,风险管控,从源头遏制职业病高发态势,实现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为我市职业健康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目前,该系统被作为“山西模式”对外推广。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