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莹超)苹果丰收,本来是个高兴的事。但是,尧都区魏村镇车幅村的衡金生却无法高兴起来,今年丰收的四万斤红富士苹果还堆在家里,这让他颇为发愁。
谈及今年这种情况,58岁的衡金生话语当中充满了无奈和抱怨: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到现在还没卖一分钱,根本谈不上赚钱!每天做梦都是卖苹果,醒来才发现是个梦。”
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像衡金生这样的果农不在少数,洪洞县、尧都区、翼城县、霍州市等不同程度出现了红富士苹果滞销的现象,不少果农都陷入了苹果丰收却滞销的困境。
一个村里滞销百万斤
每天晚上7点半,衡金生和老伴都会放下手上的活计,打开电视调到中央一台,仔细收看天气预报。
“看天气会不会变化,温度会不会降。”衡金生表示,温度高了或者低了,苹果都放不住,看下天气预报,心里会有底,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衡金生家里到处是堆放着的苹果,院子里存着一大堆,用塑料布盖着,西偏房里堆满了苹果,连儿子的新房里也堆积着苹果。
望着家里卖不出去的苹果,衡金生和老伴很苦恼,他们每天都在为如何寻找销路而发愁。衡金生家有六亩果园,今年总共产了4万多斤苹果,在9月份时,一位外地客商来考察时,看上了他家的苹果,当时付了500元定金,口头约定“等苹果熟后来收。”
然而,让衡金生想不到的是,苹果成熟后,左等右等都不见果商的面,打电话询问才得知,原来果商嫌市场不好,放弃了收购,定金干脆也不要了。
没有果商,果农们只好把苹果采摘后暂时存放在家里,由于没有果库和地窖,只好堆放在家里。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衡金生家的苹果被老鼠祸害了不少,每天从果堆里都能捡出来一二十个被啃过的。
该村的辛月保与衡金生的情况基本一致,辛月保家5亩果园产了4万斤苹果,全部堆放在家里等待销路。
见到果农苏明奇时,他正在自家的果园里修理果树。虽然苹果行情不好,苏明奇还不得不加大投入力度,因为这个果园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他还剩余一万斤,因为家里没地方存放,只好分开在几个邻居家里存放着。
据记者调查,按照苹果生长周期,今年适逢是生产大年,苹果都得到了丰收,产量得到了增加。苏明奇介绍说,不算早期果,只算红富士,车幅村有50多户果农,估计还有120万斤没有卖出去。
“不是种的多的原因,也不是产量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果商来收果。”苏明奇介绍说,以前根本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在附近的羊舍村、梁家庄和吉家庄,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销。
据记者了解,翼城县和霍州市部分农村也遇到了苹果销售难的情况。翼城县隆化镇北捍、南捍、南卫、北卫、牢寨等几个村的苹果滞销多达上千万斤,由于冷库数量和存储量有限,果农们正在通过种种途径来销售,有些果农只好忍痛以低价销售……
果农老郑的一笔详细账
洪洞县龙马乡郑家寨村仅有的几位种植户,也遭遇了苹果滞销的情况。
郑北令堆在家里的7000多斤苹果,面临着无人收购的难题,现在给附近龙马乡的一家超市供货,还到集市上去卖,即使如此,家里还有七千多斤。”
没有大量收购的果商,果农郑北令一筹莫展:有的时候一天卖几百斤,有的时候好几天都没人买。”他家今年种了2亩,摘下来的一万多斤苹果也是堆放在家里。种植了近20年果树的郑北令谈及今年的形势表示:往年很少出现今年这样大量滞销的情况,有的时候还未采摘时就被订购完了,基本上在地头就全卖完了。”
郑北令是个地道的果树专家,家里每年都订阅多种果树种植报纸和刊物,依靠着科学管理,他家的苹果质量和产量都比较高,打造出了精品果。但即使苹果质量再好,也依然处于滞销的困境当中。
“有心产下好苹果,却没有了市场。”郑北令感叹道,虽然靠零散销售,卖出去了一点,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他投入的本钱还没有卖回来。
郑北令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细细算了他在果园上的投资。郑北令的两亩果园投资为:施有机肥花费1800元、微生物肥1280元、复合肥1000元、浇地960元、套袋1740元、打药1500元、追肥1500元等,总共有近万元的投资。
“要想收成好,必须舍得投资。”郑北令依靠科学管理种植的苹果,不仅个头大而且口味好,在四邻八乡都小有名气。但今年的投资,让郑北令颇为头疼,至今都没有卖回本钱,更谈不上赚钱了。
为了能找寻到销路,郑北令可是费尽了心思。在广东工作的女儿也帮家里联系销路,已经成功卖出了41箱,全家人正在准备第二批的60箱苹果,准备发到广东。
考虑到路途较远,郑北令特意给每个苹果都套了3个泡膜网以防碰撞挤压。本来3块多钱一斤的苹果,加上包装费用和物流费用,发到广东后达到5块钱一斤。
“第一批41箱赔了,都是因为没经验。”郑北令心疼地说,慢慢积累经验,这样卖虽然麻烦,但总比等着要强,能卖点就卖点。
然而,并非所有的果农都能如郑北令一样幸运,由于数量比较大,有些果农还正在静静等待大果商的音讯,像蚕食般的销量对这些大户根本起不到作用。
农业专家:多原因导致苹果销售缓慢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苹果滞销?记者从我市果桑站了解到,我市苹果总面积约为128万亩,挂果面积约为88万亩,今年全市红富士总产量统计为63.472万吨,已销售28万吨,占总产量的44%,有近15万吨果品入库,占总产量的23.6%。
市果桑站吉东发站长介绍说,正在销售的苹果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今年我市苹果销售出现比往年较慢、部分农村存在销售难的问题只是个别现象,出现销售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收果客商少。去年很多果商收购、储存苹果受损,受去年收果价高,客商极少盈利甚至赔本的影响,导致客商信心下降,普遍存在客商少、甚至无客商。出现目前的情况是由于果农和客商都处于观望状态,果农期待高价卖,而客商盼望低价收购。
二、产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今年产量增加是导致销售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吉东发介绍,山区县如蒲县、大宁县、乡宁县、吉县等县,因为采摘期比平川县要早一些,前期果品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基本上都已经售完。而采摘期较迟的平川县,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后期价格不升反降,导致出现销售缓慢。
三、苹果价格走低,果农不愿出手。受南方水果和其他省市水果价格下跌冲击,我市苹果价格有所回落。果农们忙活了一年,都想给自家的苹果卖个好价钱,可是客商却不买账。如果一味地压价出售,他们就有可能赔本,农民辛辛苦苦了一年,不想做赔本生意。
作为红富士苹果主产地的吉县,今年总产量为14万吨,却并未遭遇销售的困难,相反销路一直很好。今年9月份,在南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吉县与泰国签订了1000吨苹果出口合同。11月12日,首批63吨优质吉县苹果出口远销泰国。
“吉县苹果大多走中高端路线,加上市场营销得力,品牌知名度高,所以销售一直比较平稳。”吉东发分析说,市场冲击微乎其乎。
对于目前部分农村存在苹果销售难的问题,吉东发分析,现在很多零散果农对自家的果园都还是粗放式的管理,所以导致果品的质量都参差不齐,这样也就影响了苹果收购的价格。也有部分果农种植出了优质的产品,但是规模小,没有品牌优势,同样会遇到销售价格难提高,销路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