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锤炼“硬功夫

2013-01-05 08:49: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市国土资源局班子成员参加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演出

    2009年春,汾西县国土资源局执法人员郭云事迹报告会在全市巡回举行,他在查处非法开采中因公殉职的事迹感动了数千名国土资源干部职工;
    2011年8月,市国土资源局举行《临汾国土文化》创刊号首发式,这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首个文化刊物;
    2012年春节,“和谐临汾”春节文艺展演,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成功地将自编自演的国土专场献给了市民;
    2012年国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首届球类比赛,我市国土系统25名运动员不辱使命,以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展示了该系统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以促进作风转变,建立高效廉洁队伍,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整合内部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精品,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
    “没有文化的支撑,就没有一个行业的持久发展。当前,文化强市的步伐正在阔步向前,国土资源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是在‘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这样一种两难困境的关键时期,越要树立牢固的精神信念、提振精气神,依靠文化的‘软实力’锤炼发展的‘硬功夫’,重塑国土人的气质和内涵,凝心聚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说起文化建设在对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性,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栗纲滔滔不绝,观点独到。
    提振精气神 先进人物体现先进文化
    2008年10月11日晚,在全省统一部署开展的打击私采乱挖专项行动中,汾西县国土资源局僧念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郭云在辖区瓦窑疙瘩村查扣无证采矿者的采矿设备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4岁。
    随后,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先后发出了《关于开展向郭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全省国土系统先进人物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和近20场“全市郭云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相继举行,数千听众为之动容,反响强烈,学习郭云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在三晋大地蓬勃掀起。一个国土资源基层工作者的缩影,一个打击非法开采工作的片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形象,在郭云身上所体现出的新时期国土资源人的敬业奉献精神,转化成全系统的共同精神财富。《中国国土资源报》《临汾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郭云的事迹。
    2012年6月,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举行了一场“十大国土资源执法卫士”评选演讲活动,从全市2000余名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中经过层层推荐的20余名佼佼者,在台上或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或娓娓道来、真实生动地讲述着他们多年来在国土资源战线上的风风雨雨,台下时而掌声雷动,时而唏嘘啜泣。台上每一位演讲者的经历都令台下的领导、同事感同身受,这次演讲被认为不只是一次评选,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
    经过演讲,大家一致认为乡宁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支部书记刘波,汾西县邢家要国土资源所所长要强,曲沃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贾启明等十人是严格执法、敢于碰硬的国土资源的忠诚守护者,是深入一线、踏实工作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事业的忠实践行者,是善于攻坚、知难而上,着力破解执法监察“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攻坚者,是勤于学习、以身作则的优秀国土人的榜样,获得“十大国土资源执法卫士”当之无愧。
    先进人物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和行业认同。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还陆续推出了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和男同志一道不顾个人安危野外作业、舍小家顾大家的马仁珍,坚持工作原则、不徇私情的实在人董峰,以大局利益为重、哪里需要到哪里的老党员王庆宝,在煤矿企业整合工作中废寝忘食、扎实工作的李涛……
    先进文化体现在先进人物身上。通过传播先进人物身上的先进性,弘扬了干事创业、以工作好坏衡量干部的主旋律,系统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凝心聚力 拓展文化内涵
    形成争先创优的风尚
    2011年6月15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庆七一暨6·25土地日“汾河杯”文艺汇演成功举行。
    没有明星,没有大腕,演员都是系统内的干部职工,可内容和形式却引人入胜。从百人大合唱《祖国不会忘记》到快板剧《过三关》、小品剧《金土地》……20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全部是“国土牌”的原创。
    “节目有感染力,舞台效果佳,这在行业主办、自编自演的演出中并不多见。”见多识广的临汾观众发现,印象中单调陌生的行业文化,内涵竟如此丰富,激荡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而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爱护土地、珍惜资源的良好意识,也在笑声中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通过此次演出,激发了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展示了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风采,激发和调动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创先争优的决心和信心。
    文化建设不可能通过一台晚会、一次活动就能取得持续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只有经常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才能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2011年6月1日清晨,天气晴朗,凉风习习。满载近百名国土资源系统科级以上干部的两辆大巴车驶出了市区,他们将远足千里学习取经,近距离学习考察“右玉精神”。这是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次以弘扬右玉精神,整饬队伍,激发内劲,治庸治懒治散为目的的精神洗礼和净化,通过实地学习,他们从内心深处与右玉精神产生共鸣,并很快把右玉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效融合,遇到工作困难发牢骚的少了、积极想办法主动克服的多了……2011年七一前夕,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暨第21个全国“土地日”书画展开展。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创作的70余幅作品参加了展出,他们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对土地资源现状的危机意识和对耕地稀缺的危机意识,渗透在每一幅作品中,宣传启迪人们认识土地国情,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福田。
    2012年正月十六,全市“和谐临汾”春节文艺展演国土专场在影剧院成功举办,全市国土人再次凝聚起来,利用春节假期,排练出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不仅为市民献上了国土人的春节礼物,还以生动感人的节目宣传了国土资源管理文化和内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和理解。
    2012年国庆前夕,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首届球类比赛成功举行,我市国土资源局共派出25名运动员参与各项赛事的角逐。他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充分发扬了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奋斗精神,分别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展现了我市国土资源系统积极良好的精神与风貌。
    不仅如此,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主动进行文化建设,打造了廉政文化、节能文化和一系列制度文化等,营造了创先争优氛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土文化建设模式。
    镜头一:机关一楼大厅和电梯间整齐摆放和悬挂着根据市纪委《关于吃拿卡要、滥用职权、效率低下等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办法》《国土资源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和十条为民措施》等制作的廉政建设版面。
    镜头二:局机关一楼大厅电子屏每周播发一条廉政警言,在办公楼楼道悬挂国土特色创意廉政格言警句40余幅,俨然一道严肃宁静的机关廉政走廊,又是一道美丽清雅的廉政文化风景,不仅对机关干部职工起到了提醒、警示作用,而且有利于办事人员和服务对象对他们工作的监督。
    镜头三:办公楼里处处可见节能提示标志。该局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从细微处入手,潜移默化地培养干部职工节约的良好习惯和美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开始,坚持公务用车夜间统一在局机关停放,上下班不得车接车送;下乡统一派车,同一方向预约拼车,不重复派车;节假日停用公车,严格限制公车私用,同时认真落实每周少开一天车的规定……形成了节俭办公的良好机关作风。
    推出文化精品 凝聚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
    2011年8月5日上午,市国土资源局举行《临汾国土文化》创刊号首发式,这是一份以抒发个人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国土工作为主旨,实现该局党组提出的“建设奋发有为、协调高效、生动活泼、风清气正的文明和谐单位”目标的文化刊物,也是局党组经过精心组织,为全系统4000余名干部职工搭建的一个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当来自17个县(市、区)国土资源系统的作者代表欣喜地接过了凝聚着他们丰厚感情的首个文化刊物时,他们深深感受到局党组的良苦用心和集体的凝聚力、感召力。
    全市国土系统不乏造诣深厚的文化人才,一年多来,从局领导到普通干部、从行政科室人员到基层一线人员,都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以诗歌、散文、小说、书法等形式尽显风流、各领风骚,尽情记录国土人的足迹、反映国土人的生活,尽情抒发他们对工作的激情、对集体的热爱,尽情交流他们的工作心得、同事感情。
    浮山县国土资源局乔恩国撰写的《耿所长做检查》,讲述了一名长期被大家公认为先进的国土所长在工作出现失误后,主动要求处罚而使局领导为难、同事抱不平的故事,意味深长,深刻隽永;
    《张克星“疗伤”》是尧都区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景玉春描写一位优秀的一线打非人员在离开岗位后因为对工作的眷恋和牵挂,重返一线的故事,笔触细腻、感情丰富,堪称佳作。
    《临汾国土文化》创办一年多来,编辑部的几名同志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使杂志内容充实、有声有色;他们从注重培养人才、调动积极性的角度出发,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撰稿人修改稿件,激励和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一支庞大的群体,由最初的三名编辑已发展为200余名特约撰稿人的庞大队伍。不少同志通过一年多的写作历练,不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长进,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了文化素养,成了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系统的文化氛围有了明显改善,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写作投稿的自觉性、积极性有了质的飞跃,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现在,每天晚上,广大撰稿人员利用刊物所设的QQ群,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各抒己见、互相促进,可谓群情振奋、乐此不疲。
    霍州国土资源局工会主席朱周同是《临汾国土文化》培养起来的优秀撰稿人,已发表文章近10篇。他说,《临汾国土文化》是国土人的一面镜子,自己更是爱不释手,每一篇稿件,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请教别人、反复修改数次甚至数十次。为了写好《土地爷擒魔》,他就曾先后修改过二十多遍,用神话的形式,把国土资源管理者攻坚克敌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王巧玲,是曲沃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宣教股的负责人,看到同行热火朝天地发表文章,很是羡慕。2011年秋,《临汾国土文化》在隰县召开金秋笔会给了她一个转机,她尝试写了一篇《隰县金梨九月甜》,围绕隰县九月梨展开描写,从梨甜、果农甜、政策甜、参观者甜,到隰县梨业发展前景,写得实在、鲜活。文章发表后,她很受鼓舞,一发不可收,很快发表了《曲沃国土有了自己的歌》《好领导就在我身边》等作品,用自己的笔反映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如今,她说她更加热爱工作了,对工作的思考也越来越多了,她决心用手中的笔,弘扬正气,鼓舞人心,为曲沃国土局创造更加良好的文化氛围。
    看到这样的氛围,《临汾国土文化》副主编、市国土资源局调研员杜志义很是高兴,他表示,《临汾国土文化》已然成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一个文化品牌,激活了这支队伍的思维,成为大家须臾不可缺少的文化产品。杂志创办前,不少年轻同志不注重读书学习,闲暇时间不是玩扑克就是打麻将,缺少对理想和前途的正确认识,加入到撰稿队伍后,利用工作之余把所思所想付诸笔端,工作压力和不快得到了释放,生活有了情趣,工作有了劲头,奋斗有了目标,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可以说全系统几年来文化建设的成果,在《临汾国土文化》得到了集中检阅和展示。
    抓文化就是塑造人,就是抓发展、抓未来,先进的国土文化,有力推动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范围内非法开采现象逐年减少,部分县(市、区)已经达到基本灭失的状态,全市没有出现因非法采矿而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首创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办法,在全国率先改变了单一依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被动局面;卫片执法实现了零问责……这必将激发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更加奋发有为,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记者 卫博 通讯员 樊华圣 段旭涛)

《临汾国土文化》曲沃笔会

《临汾国土文化》编委会研究讨论国土文化

2012年春节“和谐临汾”文艺展演中小品《大地守护神》场景

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接受传统教育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