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护有限的国土资源,又要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这是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2012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严格执法、周到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努力破解资源供需难题,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创新执法监察体系,全力维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稳定,度过了又一个平安年
非法采矿是安全生产的大敌。2012年,我市继续保持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的高压态势,坚持巡查、监管、打击“三个到位”,非法开采基本灭失,甚至在部分地区完全灭失,矿产开发秩序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进一步完善了私开矿发现、监管体系,对非法采矿多发区和重点区实行包片包点责任制。建立起由公检法、监察、国土、煤炭、工商、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打击非法采矿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办案,源头治理部门与监管部门实现互通信息,从严从快处理非法采矿案件,形成了打击非法采矿的强大合力。
相继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矿“边界行动”和1号、2号、3号“风暴”行动,共出动巡查人员3.5万人次,排查出非法盗采矿点142处,重新炸毁填埋坑口96处,高标准加固关闭坑口500处,立案28宗,追究刑事责任50人,行政处分8人,党纪处分2人,1379座历史遗留矿点和关闭矿井全部关闭完好。
在“两节”、“两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制订防范措施,做到打击非法采矿“五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动态巡查、强化打击力度、强化长效监管。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始终坚守在“打非”一线,共出动人员4000余人次、车辆900余台次,巡查坑口3200余处,确保了重大时段安全无事故。通过强化巡查监管和一系列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稳定,使我市度过了又一个平安年。
“卫片”执法检查是国家管控土地的一项新型手段。围绕“卫片”执法监察,全市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日常工作,坚决遏制违法占地势头。积极协调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建立起快捷、高效的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机制。对违法用地企业,采取公开曝光的方式,达到拆除一个、震慑一个、教育一方的作用,确保查处、拆除、复耕到位。2012年,全市违法用地43宗,面积348.6亩,全部立案查处,没收违法建筑13万平方米。
破解用地难题,管好用好土地,积极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2012年是我市实现经济方式转变、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是项目落地年。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新型工业大市建设步伐提速,加大了对土地的供应需求,用地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为破解用地难题,进一步强化指标管理,国土部门及时组织用地报批,积极做好建设用地服务保障。
全市共上报省国土资源厅37个批次用地,面积8999亩。使用省级指标上报7个批次,面积5792亩。批复用地49个批次,单独选址项目用地4个,批准用地面积2.14万亩。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及时上报了霍永高速公路项目用地报批组件。为了落实我省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实施方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市国土部门创新工作方法,联系实际,勇担责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土地利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方法,一方面积极完成新一轮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项目用地有规可依。另一方面提前介入,跟踪办理,坚持不懈地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全年为我市提供建设用地3.22万亩,全市359个建设项目已办理用地手续268个,整体项目供地率82.3%。
为了破解转型跨越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增加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实施用地新机制,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项机制。2012年,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增减挂钩试点,再加上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政策的实施,大大调动起全市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利用的积极性。同时,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协同作战,县、乡、村三级联动,增强了新机制的推动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2年,围绕全市土地开发复垦任务,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守住总量,完成新造地30万亩,确保全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工作要求,我市各级政府把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作为工作重点,狠抓项目的申请与实施。霍州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台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村民自主开发的政策,半年就完成了全年任务;汾西县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按任务落实项目,取得了明显效果;尧都区克服后备资源不足困难,足额收取用地单位造地费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各县局紧盯目标任务,积极主动作为,由耕保牵头,及早组织规划、地籍、开发中心工作人员实地踏勘,选择项目,科学编制方案,精心组织设计,组织专家评审,及时上报立项。同时,各县在省级项目投资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县市级资金,实施完成171个开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3.1万余亩,占到全年任务的75%,比以往年份多开发耕地2万余亩。
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新成绩,换证率达98.4%,超额实现了省国土厅要求年底前完成80%换证任务的目标
在煤矿兼并重组方面,为推进兼并重组煤矿换证工作,市国土资源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实地现场办公。截至2012年12月1日,全市参与换证的124座煤矿,上报117座,上报率94.4%。换证113座,换证率98.4%,实现了年底前完成80%换证任务的目标。
非煤资源整合方面,全省保留非煤矿山137座,我市就要保留34座,占全省的25%。任务重、难度大,为保证非煤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国土资源部门多次召开非煤资源整合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实施方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明确整合工作流程和具体时间表,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限时办结、现场办公、定期通报等措施。2012年上半年就上报了非煤矿山整合资料,并全部取得划界批复,圆满完成了省国土厅制定的目标任务。
同时,其它各项国土资源管理业务都呈现出齐头并进、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面积172.6万公顷,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16万本,完成率100%;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排查出的216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了监测人和监测方法,制订应急预案,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各环节工作责任,发放应急避险“明白卡”27522份,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393处。完善和强化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体系,17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基础测绘工作中,“数字临汾”经上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立项,正式启动。完成了侯马市、霍州市、安泽县、古县、汾西县5个县市的基础测绘工作,为城建、环保、地质、交通、水利等行业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图700余幅,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记者 卫博 柴云祥)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