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鹏 陈沛)蒲县薛关镇井沟村村民张燕、冀海平夫妇常年在深圳打工,今年春节返乡过年时,惊喜的发现县里为他们准备了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常规体检暖心卡,“家乡政府还惦念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真让人心暖……”这仅仅是近年来蒲县释放发展红利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县委书记邓彩彪、县长闫建国的承诺让老百姓倍感温馨。2012年底,蒲县交出了一份令百姓满意的民生答卷:克城中学、鹿城小学竣工投用,县直幼儿园主体完工,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免除学前教育学杂费,率先在全省实现15年教育全免费;医院次均门诊、日均住院费用、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大幅下降,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079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500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基金累计滚存3.18亿元;发放低保金272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优抚资金542万元;259套廉租住房分配到户,500户农村危房改造如期完成;免费为农户供应“暖心煤”2.88万吨,发放城镇居民价格临时补贴500万元……随着县委、县政府惠民实事的一桩桩兑现,该县老百姓对2013年充满了更多期待,如何让“民生考卷”更加出彩,成为了全县上下关注的焦点。
今年,蒲县县委、县政府坚守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投入,倾力丰盈民生,明确了以教育、医疗、就业、保障为切入点,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扩大“幸福面”、提升“幸福度”,让全县百姓在更多民生“红利”中圆民生幸福梦。
以发展成果释放教育“红利”。加强硬件建设。第一中学、县直幼儿园秋季开学竣工投用;新建锦绣小学、克城幼儿园、黑龙关幼儿园,年内完成主体,进一步改善当地少年儿童就学条件。加强软件服务。继续实施教育全免费、中小学蛋奶、学校用煤“温暖”工程,使教育免费成为最大民生“红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招引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创新教育管理,大幅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向全国重金招聘高中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在工作期间,除学校正常福利待遇以外,同时享受28万至45万元不等的年薪;合同期满、成绩优秀者,可解决编制问题。
以发展成果释放健康“红利”。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全民健康服务中心年内投用,迁址新建克城卫生院,扩建薛关、古县卫生院,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加强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狠抓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以发展成果释放就业“红利”。统筹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公开招聘事业人员,加快培育劳务经济。计划全年技能培训3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79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
以发展成果释放保障“红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提升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水平,报销比率提高到80%;与省内大中医院签订直补协议,方便群众就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基金征缴和保障卡发放工作,实现异地结算“一卡通”;完成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三期工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年内完成主体,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严厉打击企业非法用工、恶意欠薪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同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二期工程,对黑龙关镇14个村的村容村貌、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集中整治,为项目区2万居民创造全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启动东川河流域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建设沿河堤坝、护坡,实施沿岸绿化,打造河道景观。北川河、南川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河道清淤、堤坝建设、播绿造景工程。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