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卞志强)改造西山五个贫困县农村公路,是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为民做好十件实事之一。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日前,作为今年交通扶贫开发的重点——永和、大宁、吉县、隰县、汾西五县的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全面启动,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从地理位置来看,大宁、永和、吉县、隰县、汾西(以下简称“西山五县”)位于我市西部,吕梁山南端,紧邻黄河,三面环山,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是国家集中连片开发吕梁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我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贫困区域连接抱团地区之一。
数字显示,西山五县境内共有公路4470.907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380.08公里、三级公路350.542公里、四级公路3464.264公里、等外公路286.021公里;国道193.769公里、省道231.118公里、县道867.573公里、乡道1401.425公里、村道1777.022公里;有铺装路面1376.885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668.885公里、未铺装路面1425.137公里。目前,37个乡镇、461个行政村都通了油(水泥)路、405个行政村通班车,有县城二级客运站四座。
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运输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反过来,经济发展也为交通运输创造条件。
事实上,就目前西山五县的实际情况而言,基础设施薄弱、公路等级低、公路技术状况落后、运输业不发达,建设标准低、防护设施不配套等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县域经济落后、财力贫乏、资金短缺等也影响着道路交通建设。同时,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国(省)道公路少、不能享受国(省)道公路辐射作用等也影响着交通建设的发展。
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重点是要改善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关键是改善公路状况。
为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交通系统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题,以霍州至永和关高速公路(在建)、209国道、隰县至河津高速公路(已规划)、各县境内主要县公路为主线,以各乡镇所在地为节点、沟通对外联系为目标的环状放射型公路网络体系,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目标。同时,着力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建、养、运、管并重,积极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绿色交通,强化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
在“十二五”、“十三五”针对西山五县情况的项目申报中,我市共争取县乡公路改造项目32项447.7公里;争取县级二级汽车客运站项目4个;争取乡镇客运站19个;建制村汽车招呼站、停靠点、候车停牌130个。目前,争取项目已全部纳入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省厅将依托项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西山五县农村公路改造作为交通扶贫开发重点,今年,市交通系统共争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乡道改造项目10项125.61公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二级客运站新建(汾西县)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客运站7个,建制村汽车停靠点、招呼站、候车亭牌18个(块)。截至目前,上述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具体工作中将严格各项制度,对工程建设实施有效监督,确保工程建设平稳运行,为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