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建先 张雁霞)日前,在曲沃县张范村设施蔬菜大棚园区里,32岁的贾铁军指着满眼的黄瓜和笔者聊了起来,“从正月初三开始,我这棚1.5亩黄瓜地,隔一天能采摘250多公斤,每公斤平均按6块钱算,收入就有1500元。”张范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哲华也接起了话茬说:“从2007年开始到目前,全村已发展蔬菜大棚700余亩153栋,几乎户均一栋。从2010年规模效益来了,全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过万。去冬今春,哪一个大棚户毛收入都在四五万元以上。”
像张范村一样,曲沃县“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已经在全县农村“列装”,强农步伐进入快车道。2012年,该县实现农业附加值11.1亿元,增速5.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65元,增幅19.3%。去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今春又被省农工委授予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和“一县一业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近几年,曲沃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先后制定了5年规划和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建设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为目标,全力抓好曲村里村、西常河槽、通浍大道、北董和乐昌高显等相关区域内5大万亩示范区建设,通过园区引领带动,推动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健康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干部扛着目标走,技术跟着服务走,品种跟着订单走,农户跟着公司(专业合作社)走”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采取“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科技促动、园区带动、市场驱动”5项措施,全力打造全省最大设施蔬菜基地,围绕大蒜、红提葡萄、红富士苹果、温室大棚蔬菜、莲菜5大高效优势产业,实施“万元田”建设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该县北董乡投资3000万元,新增大蒜面积1万亩,总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大蒜亩效益均超万元。投资200万元,扩建了西闫、景明两个糖蒜厂,年加工大蒜达到了900吨;投资500万元,在南下郇、东明德新建了2个冷库、2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储存量100万吨、销售量200万吨的目标。杨谈乡、里村镇精品水果园区内红提葡萄和红富士苹果面积分别已达1万余亩,史村镇、曲村镇、里村镇设施蔬菜园区大棚总数达2.2万余亩,年创收达3亿元。晋之源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后,日光温室和拱棚每年平均按每亩收入2万元计算,整个园区设施农业收入将达3亿元以上。
目前,该县设施蔬菜大棚已发展到7000余栋3.5万亩,年创收4亿元,成为全县发展最快、效益最高的特色农业产业。
里村红提、北容村红薯、南林交村莲藕、西海村大棚黄瓜、北属寺村粉条已形成规模效益,成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曲村镇南北容千亩运红宝红薯,下陈、方城、上陈千亩红富士苹果,三张、北赵、方城千亩红提葡萄,吉祥、沣润千亩小麦优质品种示范基地和千亩银杏等7个特色农业种植,已形成集中连片。一村或多村建一品,一品富一村带一片,村村有名片,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收入。10年前的西海村,全村一年的存款才有十几万,现在一年仅在信用社的存款就超过了400万元。村里大小机动车就有80辆,大多数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南下郇村119户人均1亩蒜,仅此一项一年人均收入5000元。加上玉米、洋葱、大葱,全村一年收入可达500多万元。该村的年轻小伙儿到了结婚年龄不愁找不到媳妇,没有一个打光棍,坊间都知道南下郇村是个好村子。
今年,曲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向10400元迈进,增长15%。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