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健翔 白彦明 郭鹏)日前,吉县召开了乡土人才命名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百名乡土人才授予“有专长、有贡献、有潜力”的荣誉称号,每人每年享受1200元政府津贴,并根据每名人才的专业和贡献,印发了《吉县百名乡土人才风采录》。此次大会是继拔尖人才表彰后又一次人才大会,在吉县历史上可以说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里程碑式的集中表彰,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吉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改变传统的人才观,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的理念,在选择人才方面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破除了三种观念:一是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观念。吉县东城乡有一个吹唢呐的农民,带动周边多个村的农民吹唢呐,最后把吉县唢呐吹进了中央电视台,吹进了世博会,吹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门路。在这次乡土人才评选中,这位农民被选入表彰之列;二是破除认为只有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是人才,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人不是人才的观念。专家学者教授是人才,本地的土专家也是人才。苹果是吉县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吉县是“中国苹果之乡”,吉县苹果先后获得国内外二十多项大奖,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专家教授的努力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乡土人的贡献,他们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村落、果园,为上下衔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表彰的乡土人才中,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人才;三是破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是人才,而非公企业和农村的人才不是人才的观念。此次吉县表彰的人才,有许多来自企业、农村,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和特别的贡献,这样的人就是人才。
吉县把乡土人才开发作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2年8月起开始着手进行全县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工作,针对乡土人才分布广、层次多、行业杂的特点,共划分了果业类、旅游服务类、教育教学类等十四个类别。只要是具有一定专长或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各行业中的能人,不受学历、资历、职称等条件的限制,均参加了优秀乡土人才的推荐选拔,有特殊贡献的机关干部也参加了优秀乡土人才的推荐评选。
为了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吉县从五个方面加强乡土人才的开发力度。一是注重搞好乡土人才队伍的规划、开发、管理。在各乡镇、各单位、各社区确定相关责任人,挖掘探寻全县有本事、有特长、有贡献的人才,把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由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寻找多层次、多渠道、大批量培训乡土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抓好乡土人才培训,全面提高乡土人才的实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吉州学院、农广校的作用,特别要适应全县发展能源产业、旅游产业、苹果栽植与深加工产业的迫切需要,全面提高乡土人才的实用技术水平。三是强化对乡土人才培养。注重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乡土人才帮贫致富、传播文化、义务服务活动,充分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为乡土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加大对乡土人才开发的投入,健全完善乡土人才评选管理制度,完善乡土人才库和奖励制度,搭建优秀乡土人才自主创业平台,为乡土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五是营造重视人才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各类传媒,营造尊重、爱护、帮助和学习乡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对贡献巨大、成绩突出的优秀乡土人才进行表彰奖励,优先外派考察学习,优先发放创业贷款,优先享受科技服务,优先列为发展对象,优先推荐为村干部,充分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激情。
人才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吉县正在以“广揽天下有识之士,共图吉县发展大业”的气魄,大力度加快人才开发、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步伐。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