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庚)我市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项目工作对全市经济工作的龙头拉动效应历来居功至伟。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群策群力全力护航保障全市项目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地全面铺排展开。截止6月底,我市可储备“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1788个,储备项目总投资14196.9亿元,可累计签约金额达1500亿元以上,完成落地金额825亿元,开工项目总投资完成719亿元,省、市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35亿元,投产项目总投资达到350亿元。上半年我市完成签约项目89个,总投资1542.6亿元,外来到位资金累计完成277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各类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首先是在市县两级实行四套班子包联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个包联领导、一套工作班子,包联领导全面负责包联项目的组织协调、敦促落实和问题解决等工作,并定期对各级领导包联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坚持定期调度制度,市政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听取各县(市、区)直相关部门重点项目“六位一体”及对口推进项目落地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三个24小时服务制度,不断深化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优化审批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对凡是涉及重点项目的审批事项,市县两级的审批时间从原来承诺的时间缩短至三分之一。对来我市投资的中央、省属大型企业,在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遇到重大事项时,实行三个24小时办理工作机制。
实施对口推进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领导挂帅归口管理,由发改、经信、煤炭等主要经济职能部门按行业归口,并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对口推进工作组,对各自负责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对需要国家部委、省审批的重大项目,由市级主要领导亲自攻关,主动与省、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帮助。
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列入省级转型标杆项目全部享受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已出台的十项优惠政策,对凡是列入省级重点工程的,单列用地计划,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对凡列入市级重点工程的,严格落实好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实施项目考核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工程落地、开工、建设、投产等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同时严格年度工作考核,实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奖励机制,对连续两次排名靠后、任务未完成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严把项目督查关卡,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重点办、市纪委效能办制定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督查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督查活动,督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并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各县(市、区)原则上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大型政银企对接会或金融产品推介会,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各级金融机构也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定专门针对重点项目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在每年第一季度,对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一次对接,提出资金支持计划,凡列入省、市重点工程的,要优先提供资金保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组织市监察局、转型办、效能办对“项目推进年”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做到项目进展到哪里,监督监察就跟进到哪里,严查阻碍项目推进的人和事,严查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等行为,以作风的不断转变推动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