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供暖季 市民有话说

2013-10-30 08:47: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随着气温的明显降低,供暖季又悄然临近,今冬是如期供暖还是“看天供暖”?供暖效果如何保障?当前煤价“跌跌不休”,暖气费有无调整?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根本,供热”成为近期以来广大市民的焦点话题。

每年这个寒冬即将来临的时节,“供暖”都会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热词。随着当前寒流的步步紧逼,不论是茶余饭后、工作之余,还是各门户网站、论坛,乃至微博、微信,“供暖”一词频频出现,广大市民无一例外的对供暖话题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供暖价格——高度关注话题供暖话题

年年延续。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焦点则集中在“价格”方面。

“煤炭价格一落千丈,取暖费却保持了去年的水平,是不是不太合理?”家住市区解放路的市民李先生说:“我在网上看到消息,原来七八百元一吨的煤炭现在已经下跌到二三百元了。热力也是一种商品,煤炭就是这种商品的最大成本,既然成本价格降低,商品的价格也应该随之降低。”“这是12年来的取暖费收据,能够直观的看出这么多年暖气费的变化。”采访中,一位市民向记者展示了他一叠保存完好的取暖费票据。他说:“2001年之前的暖气费单月每平方米一元,按照房子实际的使用面积收取。我家建筑面积68平方米,使用面积46.5平方米,那年的取暖费共计186元。”2001年之后,取暖费用持续上涨。“这一年,暖气费开始按照建筑面积收取了。”这位老干部介绍说:“而且,单价费用上涨到每平方米1.25元,当年共交纳取暖费340元。”根据单据显示:1.25元的单价只持续了两年。

2003年,单价涨至1.75元,共交纳476元的取暖费。

这个价格也只维持了一年,2004年,取暖费涨至2.4元,4个月的取暖期共计交纳652.8元。2007年,取暖费再次上涨0.2元,4个月的取暖期共计交纳707.2元。

“涨幅最大的是从2009年一直延续到2012年,取暖费单价由2.6元涨至3.5元,当年共交纳了952元的取暖费。”他说:“当年上涨幅度较大,取暖费问题引起了百姓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当时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所以大部分人对涨价表示理解。但今年不同,众所周知,今年的煤炭价格大幅度下调,取暖费却依然执行每平方米3.5元的单价,所以争议很大。”“看一看各大论坛和微信朋友圈,就能感觉到百姓对取暖费的不满了。”在我市一所中学执教的年轻教师小刘在采访中说。在他的手机微信上,有一条极具揶揄和嘲讽口吻的段子“煤价上涨,供热企业上蹿下跳要涨价;煤价跌了,供热企业沉默不语装没事”被广为转发。

费用计算——算法各有不同

“应该尽快的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炭热力价格联动机制。”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王先生认为:“同时要有科学的成本核算并公开透明,这样才能解答群众对价格的疑惑,也才能让老百姓交费心服口服。”

“我们这里暖气都是每家独立的,而且当初也安了暖气表,可是热力公司根本不按表来计算,仍然是按照每平方米3.5元,这很不科学。现在家庭人口少,如果按表计算,我们可以关掉其中不住人的房间阀门,这样既节约了家庭的成本,也节约了煤炭资源。”市民张女士在采访时给记者这样建议。

家住高层小区的高先生给记者说:“十几年来,暖气费飞速涨价,都是因为煤价飞涨的缘故。尤其是2009年以后暖气费就从以前的2.6元涨到3.5元,而且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这很不合理,我们家外面的公摊面积又不送暖气,为什么要收暖气费?难道就因为热力公司是垄断行业?不过这也难不住我们,这几年我家用空调取暖。我家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如果交暖气费,是2380元。但是用空调就少多了,不用的房间不用开,就开客厅和卧室,一冬天也就1000多元钱,要比交暖气费省一半呢。”

“广大群众对热力企业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我们一直高度重视。”针对市民关注的供暖费争议问题,市热力公司办公室主任梁斌在接受采访时说:“价格问题并不是由企业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来主导。目前取暖费的收取,我们执行的是省物价局2009年批复的收取标准。事实是,当时这个价格根本没有调整到位。即便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供热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热价的调整权限在省级物价部门。”我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近期以来,群众对热价的争议较大,普遍反映热价应该根据煤炭价格的降低进行下调。但是,2009年的热价并没有调整到位,根本不足以承受暴涨的煤炭价格等成本支出。供热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经济账只是‘小账’,民生账才是‘大账’。由于供热是一项民生事业,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热价的调整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所以供热企业多年来长期处于政策性亏损,由各级政府给予补贴。”

民生工程——牵动千家万户

除了价格问题之外,供热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供热时间是灵活掌握还是墨守成规到期供热?“供暖前的十天左右很难熬。”在一家事业单位就职的孟女士说:“每次进入11月份后,就眼巴巴的盼着15日供暖期早点到。我认为每年的供暖期应该提前10天至15天,哪怕停暖的日期也提前。去年倒是说灵活掌握、提前供暖,但只是部分提前了2、3天,比如都是集中供暖,我们单位提前了3天,但家里却一直挨到15日当天。”“2011年这个时候,我们早早就盼着供暖了。没想到11月15号刚送上暖气还没一天,就因为供热管道破裂停暖了,整个小区的居民叫苦不迭。虽说热力公司反应很迅速,但是深埋在地下的管道并不好处理,花费了三天多的时间才修好。”市民周先生表示,希望热力公司能够在供暖前期进行一次隐患大排查,解决所有的细节问题。

带着市民关注的问题,10月24日,记者来到市热力公司。在该公司走廊中,一块供热倒计时显示器异常醒目。

“关于供暖的前期准备,市民完全可以放心。目前,今冬供暖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市热力公司经理助理张宝宙肯定地说。

他介绍到,每年的停热期间,公司都会全面启动对换热站、管网、自控系统等设备安全隐患检修排查工作,积极做好供热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供暖期安全无事故。截至目前,循环水泵维护保养、换热器清洗、除污器清理、补偿器维护保养工作等完成。同时,各类装备物资已经配备齐全,应急抢险队伍蓄势待发。截至目前,供热管网的一网、二网注水已经完成,11月1日至4日将进行冷态运行,确保5日具备稳步提温、供热运行条件。“如遇极端天气,我们能够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开始供暖。”他表示:“经过实践证明,我们实行的5个‘24小时’,即24小时热线制、24小时领导值班制、24小时运行监控制、24小时管线巡查制、24小时上门服务制,对供暖运行安全管理,提高供热服务质量卓有成效,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这一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各类问题。”作为市区供热的主力热源厂——大唐集团临汾热电公司,也提前完成了供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该公司设备部副主任张建平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每年我们都会提前部署,是走在供暖期前面的。”张建平说:“供热是一项民生工程,公司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供热前准备专题会,制定《保冬季可靠供暖技术措施》《供热中断应急预案》,坚持做到认真巡视、细心维护、精心操作,提高供热设备可靠性;同时借2号机组临修、秋季安全大检查,对设备、供热管网、阀门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认真做好了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消除了设备存在的缺陷,全面落实各项保供热的安全措施,提升机组安全运行水平,确保供热期万无一失。另外,供热冬储煤、备品备件储备等工作也全部完成。”张建平说:“供热,牵动着千家万户。安全、稳定、高效的按期供热既是大唐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司对临汾人民的承诺。”

本报记者 柴云祥 卢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