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行业悄然“入冬”

2013-10-30 09:01: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萌生,发展,落寞。

似乎世间万物都逃不过这样一个自然规律,如同每个行业都有辉煌与衰落。网吧,自然也不例外。

2011年对于我市网吧行业发展来说,应该是个分水岭。如果说此前的网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局面,那么此后的网吧行业发展便渐趋萧条。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市场管理科获悉,目前我市共有发放执照的网吧经营户435家。这个数字与顶峰时期的470家相比,似乎没有大幅下降,但网吧电脑台数却急剧锐减。目前,市区除少数地段好、规模大的网吧盈利状况较好外,不少网吧惨淡经营的现状成为不争的事实。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网吧调查发现,持续走低的网吧上座率,与不断上涨的经营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网吧市场逐渐陷入低迷态势。

“来网吧上网的人大多是为了玩游戏。”从事网吧经营已9年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大型网络游戏对于电脑配置和网速的要求较高,而一般的家用电脑和带宽则达不到这个标准。

10月17日上午10时许,在韩先生经营的网吧里,前来上网的仅有4人,其余46台电脑都处于关机状态。看着眼前黑漆漆的显示屏,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从2011年开始,来网吧的人就开始没有以前多了,近两年更是直线下降。

周一到周五白天来上网的人非常少,周六、周日两天人会多点儿,差不多能达到一半左右的上座率。但每个月的收入也只够交房租和给员工开工资,算下来还是赔钱,比以前差远了。”2004年上半年,韩先生经营起一家网吧。回想起当时的经营状况,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怀念:“那个时候生意爆满,店里几乎全天满座,如果你晚上七八点钟来的话甚至还得排队。会员上网的价格是2.0元/小时,非会员3.0元/小时,几乎每天的营业额都在2000元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韩先生经过申请将网吧规模扩大,不仅对原先的50台电脑进行了升级换代,而且数量也增加到了100台。“我记得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想发,开网吧’。”他笑着说,那时候,很多网吧的玻璃门上都会贴上“网上冲浪”这样的字眼,“网上冲浪”成为流行在都市人群中的一种时尚休闲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流行,很多经营网吧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孕育着无限商机的网吧行业因此被称为“朝阳行业”。

由于投资网吧不需要高深的技术,加之投资成本可大可小,一时间,新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我市发放执照的网吧经营户达到了470家。

2007年3月,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网吧总量不再增加,各地均不得审批新的网吧。

不过,这项政策似乎并不影响人们投资网吧行业的热情,部分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投资者开始以租赁或购买的形式从事网吧经营。市文广新局市场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涂改、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说,直接转让许可证是违法的。”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了排查、整治力度来遏制这种行为。

然而,由于《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已成为“稀缺资源”,一些网吧经营者便通过联合、参股等方式进行合作。2008年初,刘岩峰投资12万元,以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起一家正在营业、共150台电脑的网吧。

刘岩峰告诉记者,当时,由于不断增多的网吧数量将上网人群分流,没能呈现出前几年“生意爆满”的现象,但上座率仍比较可观。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经营,网吧终于开始盈利。

“你知道,网吧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对环境、设备进行更新,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上网人群。”刘岩峰说,在网吧盈利了大半年后,他又投入更多的资金对网吧电脑硬件设备进行了更新,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事与愿违的是,这次的投入并没能带来令他期许的结果。“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都在涨,但上网价格还是每小时一两块钱。”刘岩峰皱着眉头说,“这样算下来,不光后期投入的资金赚不回来,就连开始的本钱也搭进去了。”2010年末至2011年初,网吧行业上扬趋势开始逆转。由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网吧消费群体逐渐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营成本逐年上涨。那段时间里,包括刘岩峰和韩先生在内的一些网吧经营业主见面后谈最多的话题就是“缩减规模”和“网吧迁址”,以此来节省开支或使生意有所好转。

2011年5月,根据全省要求,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政许可证照管理工作的通知》,以此解决我市互联网经营场所地址、企业名称、终端数等与行政许可证照内容不一致的问题。

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刘岩峰与合伙人将网吧搬迁到五一西路,更加用心地经营网吧。

尽管网吧生意有所好转,但游戏软件的频繁更新、电脑硬件设备更新频率加快,无疑压缩着网吧的实际利润。他说:“更新不一定能换来更多的上座率,但不更新网吧只能关门。”此时的韩先生不但减少了网吧电脑台数、更新了硬件设备,还辞退了两名工作人员,自己兼任起了网管。“网吧的电脑台数又从100台减少到了50台。”他长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干了这几年,绕了一个圈儿又回到了起点。”对于当下网吧行业日趋没落的原因,刘岩峰这样分析:“智能手机、iPad等上网终端分流了众多网吧消费群体。以前不少人聊天、查资料、玩游戏等都会去网吧,现在人们的上网渠道越来越多,网吧也就只能靠玩大型游戏的人群来支撑了。”今年7月份,“实在没有精力继续在网吧行业里坚持”的刘岩峰选择了撤出股份。

“目前来看,网吧估计再也重现不了以前的辉煌。”韩先生考虑良久,“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

本报记者 卞志强 实习生 刘静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