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英刚 钮清海) 日前,侯马市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通过由水利部水资源司、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山西省水利厅组织的联合验收。
侯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08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平的28.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20。自2008年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全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建设取得了多项经验与启示。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出台一系列节水型社会建设规章,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改革管水机制,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调度的体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四是实施精细管理,以用水计量、定额管理为抓手,安装了各类用水计量设施,实施了水量实时监测,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的特色。五是优化资源配置,采取关井压采,统筹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中水等水源,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业节水改造和清洁生产,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六是投资渠道多元,项目建设、企业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化投资渠道构成了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坚实的物质基础。七是廉政措施健全,严格接受纪检、审计等部门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干部廉洁“三个安全”。
验收组认为,侯马市完成了试点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其经验对全国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议侯马市在已经探索的精细化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同时,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战略任务来完成,不断取得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成效。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