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形势稳定好转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投资增速持续回升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上半年,面对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不足、主要工业品价格继续下滑的严峻形势,我市各级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明显成效。我市农业形势稳定好转,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投资增速持续回升,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
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特点可用“缓、稳、好”三个字来概括。“缓”是与上年和一季度相比,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3.9%,比上年同期的7.8%回落1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的-1.3%回落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5.亿元,同比下降12%,比上年同期的9.2%回落2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速-5.2%回落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2.9亿元,同比增长5%,比上年同期的9.2%回落4.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速6.3%回落1.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0.2亿元,同比下降27%,比上年同期的1%回落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速-21.9%回落5.1个百分点。
虽然从数据和表面上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如果剔除上年基数波动的影响,由表及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缓相比,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更主要的特点表现为“稳”和“好”。
“稳”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月度完成的绝对额稳定。如规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完成额均在27亿元左右。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月度也基本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2628.3万吨,同比增长9.5%;发电量106.5亿千瓦时,增长0.5%;焦炭897.5万吨;铁矿石130.1万吨;生铁544.7万吨;粗钢472.1万吨;钢材557.3万吨。二是在全省的位次稳定。与其他资源型经济占比同样较高的地市相比,我市在全省的位次总体保持了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中游。如GDP增速同一季度一样,继续位居全省第7。三是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在岗职工32.3万人,虽比年初减少1.4万人,但比一季度末增加了2.2万人。四是民生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3元,同比增长8.3%,绝对额位居全省第7,增速位居全省第6。五是金融和物价形势稳定。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3亿元,比年初增长7%,各项贷款余额994亿元,同比增长5.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0.9%。
“好”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农业形势稳定向好。夏粮喜获丰收,小麦总产预计可达21.44亿斤,比上年的21.22亿斤增加0.22亿斤,增长1%,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二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同比增长6.9%,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5.7%,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持续向好有效弥补了工业下降的影响,这也是在工业下降12%的情况下我市经济降幅较小、总体保持稳定的原因。三是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4亿元,同比增长11.4%,比3、4、5月末分别加快3.7、9、3.6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增速位次由4、5月的全省第10进步到全省7位。四是新兴产业增长较快。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部分地弥补了煤焦钢铁等传统产业波动的影响。如:食品工业增长7.9%,化工行业增长12.1%,电气制造增长16.6%,纺织业增长34.1%,燃气供应增长68.5%。上半年,我市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高于工业和全部投资增速,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投资完成2.4亿元,增长2.15倍;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1.73倍;金属制品业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1.62倍。五是新业态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较为浓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侯马市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全国电商百强县行列的县市,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山西“马上购”电商平台,以全国首家B2B2C模式运营,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2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送货到家的快捷服务,已入驻商户1000余家。据市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企业3105户,新增注册资金147.7亿元,分别高于去年同期71%、96%;新增个体工商户15834个,同比提高1.7倍。六是运行质量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持续转好,上半年累计实现利税15.4亿元,同比下降33.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1个百分点。我市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主要还是工业增速下降的影响。工业增速回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市场需求总体不足、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宏观环境因素外,从我市自身具体情况分析,全市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减速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为周期性减速,一种为结构性减速。当前我市的经济减速,既有体量较大、基数前低后高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也有焦炭、钢铁等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多百分点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我市新常态下增速回落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面临的下行压力更大。二是主导产品价格继续下滑,主导产业增速持续回落,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三是大型企业降幅较大。全市规模以上26户大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近三分之一,上半年完成增加值51.3亿元,同比下降16.5%,降幅比全市高4.5个百分点,负面影响全市工业速度5.8个百分点。
从未来经济走势看,尽管仍面临着主导产业下行、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下半年全市经济有望继续企稳回升、稳中向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大格局形成,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趋向回暖,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稳中趋升。从6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升。全国经济的稳中向好,将对我市主导产品需求回升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调查的企业情况看,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企业开工率逐月有所提升。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用电量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52.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8%,降幅比1-5月收窄0.5个百分点。(李俊平)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