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闫璟)近日,市安监局出台十项服务措施,全力帮扶各县(市、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源头管理,细致排查隐患,积极指导整改,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市经济正常运行。
一是同企业“交心”,消除思想屏障,克服“怕”字,解决不愿生产的问题。由于天津港“8·12”事故影响,面对当前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一些企业思想压力大,怕出事故,不愿生产。为此,该局班子成员分头行动,与非煤矿山、危化、冶金等企业负责人就安全生产开展“谈心对话”,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变压力为动力,安心生产,规范管理,严守制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二是对企业情况进行梳理,解决手续不全、没法生产的问题。对全市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分类排查安全手续情况,特别是了解每座铁矿目前的安全手续办理状况,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导、帮扶企业整改,使铁矿尽快达到申报条件,及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合法开工生产。对于手续即将到期的企业及时通知,提前进入程序,办理延期手续,确保安全生产延期手续不断档,做到无缝衔接,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是全力支持企业解决日常生产中的问题,让企业满负荷运转。组织安全技术专家,深入到非煤矿山、危化、冶金等企业,逐个企业上门服务,开展“专家会诊”,重点对涉及危险工艺、危险流程、重大危险源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环节、场所、部位以及生产装备装置、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立行立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聘请专家帮助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夯实基础,通过企业规范的安全管理,保障企业满负荷生产,推进效益增长,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四是松绑、减负非煤矿山的费用负担。
针对当前非煤矿山企业各项费用较多的问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借鉴煤矿减负的办法,力争减少非煤矿山的负担,为困境中的企业轻装前进松绑减负,充分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力以赴保安全、促生产、增效益。
五是认真“包联”,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各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带队到非煤矿山、危化、冶金企业进驻蹲点,开展包联工作,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对各县(市、区)的企业情况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硬,真正把情况在生产一线了解掌握、把问题在基层解决、把违章在现场纠正,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的有力落实。
六是领会、吃透政策信息,把准底线,找出针对性的“办法”。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好安全生产这条红线、高压线、生命线。积极借鉴其他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先进的办法和措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找到实际有效的办法,既确保安全生产,又服务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安全发展。
七是“安全培训”进企业,解决企业人员在岗培训难的问题。由于目前市场低迷、效益滑坡,企业人员流动性快,出现了未培训就上岗的现象,而且现有在岗人员怕接受培训影响生产,消极应对。针对这种情况,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委派老师进入各个企业,利用职工下班休息时间,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又普及了安全生产知识,使员工规范操作,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八是指导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确保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更科学。
组织安全应急救援专家深入企业的危险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环节、重大危险源、易发事故风险点,帮助、指导企业规范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特别是针对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用什么灭火,如何灭火;针对一些易发生泄漏的危化品,如何防止泄露,如何防止污染农田、河流、空气环境,并针对预案开展模拟救援演练。
九是严厉打非治违,解决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问题。对于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没有证照的非法生产经营窝点,严格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展开“地毯式”排查、“围剿式”打击、“铁腕式”整治,严厉惩处一批非法违法单位责任人。
十是“督导”问责,解决安监人员不主动履职尽责的问题。成立督查组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对没有积极履行职责、帮助指导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对企业办理安全生产手续久拖不办的,对企业问题视而不见的,对企业帮扶不到位的,进行严肃问责。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