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15与2016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草案

2016-04-13 10:26: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2015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总财力为367874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00688万元,增长15.75%。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287204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708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450888万元,调出资金24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6379万元,结转下年使用194481万元(其中:当年净结余7563万元)。总财力与总支出和结转下年相抵,实现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5年市本级总财力为612649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16606万元,增长54.69%。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7777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4977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58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287万元,结转下年使用数53228万元。总财力与总支出和结转下年相抵,实现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5年收入完成情况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8181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231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59496万元。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263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4385万元,非税收入完成88251万元。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3947万元,为预算的86.98%;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8874万元,为预算的47.44%。

  201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3000万元,为预算的150%。

  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831471万元,为预算的119.19%。

  (三)2015年支出落实情况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初安排2078062万元,债券还本支出年初安排10000万元。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初安排213172万元,债券还本支出年初安排1828万元。

  经汇总,2015年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执行6509万元,为预算的56.20%,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51万元,为预算的26.84%;公务接待费1628万元,为预算的45.5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830万元,为预算的61.81%。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330953万元,为预算的75.6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51138万元,为预算的42.94%。

  201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执行2000万元,为预算的100%。

  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执行761934万元,为预算的116.71%。

  二、落实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一)强化收入措施,严格征收管理。面对全市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财税工作落实情况,多次专题研究财政工作,分析研判全市财政形势,并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关注和抓好依法征税、依法治税工作。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工作督导组,深入全市19个县(市、区)对财政收入进行督导。财政与国税、地税部门协调联动,建立了“一财两税”旬碰头、月分析例会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分析研判,及时关注入库动态,紧盯收入进度,确保各项收入及时入库。

  (二)推动“三个突破”,增强发展活力。着眼破解全市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在促进金融振兴中稳增长,在推进创新驱动中促转型,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增活力,为长远发展搭桥铺路。促进金融振兴,组建成立山西尧信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注入资本金20.05亿元,成为目前全省最大、实力最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强化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功能;设立了5000万元的“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和1.56亿元的“企业应急周转互助资金”,累计为41户企业,融资8.7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完善财政奖补政策,支持5家企业挂牌上市并成功融资。推进科技创新,制定出台《临汾市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管理,结束了科技资金多头分散、碎片化管理的局面,促进了我市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市级财政投入资金800万元,用于企业工业产品试制研发、农产品成果推广等项目,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三)完善投入机制,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六大惠民工程”,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工程,投入资金1.8亿元,新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城镇28所、农村36所。实施乡村医疗服务提质工程,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赔付工作,共筹集资金7609万元,已赔付619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施农业强基工程,及时兑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补助资金5.99亿元,投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3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12亿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财政资金4130万元,用于支持各县(市、区)新建城市供水网;安排财政资金4624.6万元,积极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实施城市综合整治工程,全年统筹各类财政资金4.64亿元,支持民航机场征地拆迁、新医院项目建设、景观大道及站前广场、北城墙保护修复工程、市区城中村燃煤清洁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其中专项安排资金1.36亿元,支持我市新购纯电动公交车223辆,实现了市区主干线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安排财政资金2029万元对5.12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提前淘汰予以财政奖励。实施就业创业援助工程,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0万元,鼓励创业人员及小微企业积极创业,吸纳就业。与此同时,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全市精准帮扶、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等扶贫重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使8.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安排资金4000万元,大力支持光伏扶贫工作,建成127个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达到134.5兆瓦。

  (四)创新融资模式,推动重点工程建设。我们紧紧抓住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坚持多管齐下,抢占先机,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扩大融资规模,采取PPP、平台融资、租赁融资、抵押担保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广泛融资,充分融资,为市本级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全年统筹各类融资184.49亿元。

  (五)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进一步细化,并实行绩效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规范,政府预算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市本级及19个县(市、区)全部公开了2015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加强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市本级累计收回调回总预算结余结转资金3.27亿元,全部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启动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

  三、2016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2016年预算安排原则——收入预算编制。积极组织、稳中求进、保障支出。收入预算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国家政策相衔接。

  ——支出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进一步调整结构、盘活存量、突出重点、勤俭节约。

  ——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对重大支出政策,按三年统筹考虑,确保财政可持续。

  ——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编制全口径预算,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坚持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紧密结合。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

  (二)2016年收支预算

  2016年预算编制主要特点:一是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编制2016年预算;二是根据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编制以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为内容的“四本预算”;三是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收支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2016年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1.公共财政预算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820085万元,其中: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89150万元,营业税完成143859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42866万元,资源税完成41417万元;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完成55176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70845万元,罚没收入完成40759万元。

  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946077万元。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170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26856万元,教育支出30756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025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15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285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1856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758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52859万元,农林水支出13524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6147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86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454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2135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086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652万元,预备费325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5380万元,其他支出62214万元。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18038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11855万元,非税收入68529万元。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260000万元,比2015年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预算同口径增长21.97%。资金来源为: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384万元,加上上级补助和县(市、区)上解收入99805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287万元,减去上解上级和补助县(市、区)等支出98822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500万元。

  市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20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3322万元,教育支出3231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0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10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826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848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03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2688万元,农林水支出1441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159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448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14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493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64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63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093万元,其他支出15622万元。

  2016年市本级安排“三公”经费预算7272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4309万元,同口径(下同)下降37.21%。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268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2680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4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543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6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2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024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万元,预算支出安排24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43795万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27278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68119万元,预算收支结余75676万元。

  四、完成2016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支持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措施,以综改试验区为统领,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为龙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型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提高收入质量。全面落实“营改增”扩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措施,严格执行我省煤炭20条、17条,企业减负60条措施等清费减负政策,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发展,涵养财政税源。创新投入方式,拓宽投资渠道。

  (二)严格收入管理,依法收税管费。密切关注经济走势、重点税源和税收的变化趋势,加强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依法加强收入管理,严肃问责惩处各类收入征管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规范收入征管秩序,确保应收尽收。

  (三)优化支出结构,强化保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扎实推进“六权治本”,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支付管理、监督保障四个关键环节,狠抓制度落实,规范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支出和民生项目建设。一是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三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大预算统筹力度。二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三是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四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五是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六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七是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八是继续创新融资模式。九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五)把握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支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向中央、省反映我市困难和诉求,扎实做好资金和政策争取、承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的支持。牢牢抓住国家发行政府性债券的政策机遇,扩大我市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规模,保障我市17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密切跟踪中央、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制定和资金安排情况,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支持我市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企业成本,推动煤炭产业“六型”转变,补齐非煤产业发展短板,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临汾市财政局局长 程明温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