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 林果富民 生态提质
——襄汾县六大林业工程夯实“绿色襄汾”生态底色
临汾新闻网讯 早春的三月,乍暖还寒。襄汾县新城镇蒙亨村撂荒坡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十几台拖拉机源源不断地把树苗、水运到山上,70多个工人打保护带、挖坑、栽树、浇水……
正午时分,蒙亨村村委会主任孙富荣还在撂荒地里忙碌着,从今年正月十六开始,他就一直没歇着。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襄汾新城立臣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里的1500亩空闲土地,孙富荣带领村民全部栽上了花椒。
虽然很忙,可一说起这1500亩花椒地,孙富荣干劲十足,“如果精细管理,4年就能挂果,7年就能达到盛果期。到时候亩产经济效益6000元,村里人均增收4000元,这可真是给我们蒙亨村老百姓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蒙亨村只是襄汾县今春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缩影。今年,襄汾县将按照“十三五”期间“一河一网一带一体系”林业发展主线,全年完成营造林18250亩(人工造林13250亩,封山育林5000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10000亩,育苗工程6800亩(新育4200亩),天然林管护工程20.2万亩,植树100万株(义务植树45万株)。
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延伸的速度不断加快。襄汾县将着力在加强推进资源保护上下工夫,坚持栽、管、造、护四力聚合,同步发力。按照“高密度、网格化、全天候、责任制、表格化”的要求,强化宣传、远程监控和实地巡查,确保森林防火成灾率控制在0.45‰以下;加强以封山禁牧为重点的林政执法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队伍教育训练,强化执法办案,始终保持打击涉林违法违纪、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加大春尺蠖、草履蚧、杨毒蛾等病虫害监控、防治力度,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加强林产品生产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尤其是涉林食品、药品生产监管,保证全县林木健康生长和林产品质量安全。
“自从给我们配备了GPS巡检系统,上山只要发现疑似盗伐痕迹或者发现火情,现场拍上视频传到森林公安派出所和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就会有人来处理。”护林员秦吉彦告诉笔者,凭借移动通信,护林员跟森林公安派出所随时保持联系。
三分栽树,七分管护。在大邓乡周家庄,贫困户周铁山正在他家退耕还林的地里清理杂草。“今年我家6亩荒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国家、省里5年补助2000元,全部种上核桃树,我现在整地,过两天就能栽苗了。再过上四、五年,这些核桃到了产果期,亩产效益2000元,一年可收入1万多元,到时候这些核桃树就都要变摇钱树,我这脱贫有指望啦!”周铁山一边给笔者划着收入账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襄汾县干果经济林面积已达到18万亩,林业产业产值突破6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为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守护好这个“聚宝盆”,襄汾县将坚持采取走一步试一步、试一步带一步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经济林管理年”活动,以“三大”园区为核心,依托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积极开展生态治理扶贫、林业产业脱贫、生态保护助贫等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年组织有关专家对干果经济林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6次—10次,受训2000人次以上,不断增强林业富民的内生动力。
(焦玉龙 王璐)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