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9月15日上午,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目前的进展情况,让外界及时、全面地了解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以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9大专项行动为突破口,迅速动员部署、广泛宣传推广、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各专项工作扎实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在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中,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27个,总投资1054.5亿元;招商引资落地项目55个,总投资额316.8亿元;开工项目77个,总投资40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7.3亿元。
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专项行动中,我市358户规上企业,省里联络3户,市各成员单位联络28户,17个县(市、区)已经基本建立了联络机制。
截至目前,我市已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81个,办结43个。其中,市级受理41个,办结21个;县级受理40个,办结22个。
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无障碍施工专项行动中,我市共确定重点工程240项,在第一轮问题摸排中对全市80项重点工程项目,共摸排出9个项目存在10个问题,已有7个问题得到解决,有3个问题正在积极解决中。
在“涉企合同执行难”整治专项行动中,按照行动计划,已执结申请人为企业的案件17件,执结金额1603.93万元,执结被执行人作为企业的案件共39件,执结金额844.54万元。
在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专项行动中,各县(市、区)联席会议,对涉及我市的9家企业、13人次,已全部完成认定。部分企业和个人已与银行达成和解共识,积极协商制定还款计划;对于不积极配合的,将按照恶意逃废债进行重点打击。
在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专项行动中,对存在高风险担保链的两家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同时,对具有担保高风险的企业进行了摸底,对10家需关注企业发出预警。
在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中,市公安局印发《临汾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三十八条措施》,细化了工作措施,严厉打击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共摸排全市企业周边废旧物品收购摊点821家、出租房屋10113家、流动人口29284人,同时结合摸排情况,整治废旧物品收购摊点136家,出租房屋1754家,查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治安案件20起,刑事拘留两人、罚款5人,拘留15人,有效净化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
在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中,市编办制定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部门梳理上报、市编办依法审核、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流程;同时,编印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工作手册》,确保了各部门梳理上报的事项标准统一,形式统一。截至目前,已审核38个部门(单位)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其他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378项,涉及前置申请材料3265项,拟保留2638项,取消627项;拟保留年检年审18项,政府指定培训4项。
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专项行动中,市食药监局对3家企业的10个品种正在开展药学研究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使优化营商环境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市以问题为导向,把制约环境建设的症结找出来,把影响市场活力的问题摆进去,从群众最急需的入手,企业最期盼的改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行动至今,九大专项行动成果丰硕。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工作力度,以督查推动工作有效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抓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