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春虎介绍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图为工作人员在调度监控中心监控生产情况
临汾新闻网讯 时值深秋,地处乡宁县海拔最高的高天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在高天山脚下,一座花园式厂区镶嵌在“绿”的底色中,如若不是高耸的井塔、高大的筒仓,人们很难想象,这里坐落的是一座煤矿。
产煤不见煤 绿色铺满园
提起煤矿,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煤渣遍地的场景。
然而,走进乡宁县管头镇的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银杏、塔松、法桐相依相伴,绿草、红花、香果点缀其中。工业厂区在园林步道的穿引下显得错落有致,一幅花园式美景呈现眼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申南凹焦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矿山企业为目标愿景,制定出绿色矿山发展规划,持续加大矿区绿化、美化、净化、靓化的投入力度,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文明矿山。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把环保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安全生产放在同一高度齐抓共管,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对环保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新标准、新规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进行落实。”刚调到申南凹焦煤任董事长不久的杨春虎对矿山的环保工作十分重视,在这位老矿人看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做好环保工作,维护好一方青山绿水,是新时代矿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本着“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申南凹焦煤不断加大绿化投入,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提高绿化质量,建成了枝繁叶茂、曲径长廊、错落有序的花园式矿山。目前,申南凹焦煤工业场地、筒仓周围场地、主副立井周边、停车场周围、矿井污水处理站周围绿化总面积达23000㎡;机关办公生活区绿化总面积33273㎡,绿化系数60%。
原煤不见天 空气好新鲜
这里是煤矿,但记者在厂区里一圈转下来,不但没有看到原煤,连鞋底都没有沾染上一丝煤灰,这是怎么回事儿,原煤都去哪儿了?
对于记者的疑问,担任副总经理,在申南凹煤矿干了25年的“老煤矿人”王小明娓娓道来,讲述起申南凹焦煤的绿色蝶变之路。
“大家都知道,乡宁是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有着‘乌金之乡’的美誉,我们申南凹焦煤在这方沃土上有近70年的历史,可谓是座老矿了。”王小明介绍道。
申南凹煤矿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因地处关王庙乡申南凹村而得名。从它诞生起,就以乡宁四大国有煤矿之一而成为乡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其在煤炭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关注。
“申南凹焦煤1992年在新选址重建,最终因资源匮乏、开采难度大而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矿区是经过踏勘选址、查阅资料、研讨论证、规划设计、报批立项、筹集资金后,于2011年10月奠基动土,2015年底工程竣工。”王小明说,重建后的申南凹煤矿矿区宽阔、资源丰腴、煤质优良、服务久远,且技术超前、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我清楚地记得,当初新矿区建设时,投资了10亿元,为的是将其建设成为集一流规划、一流科技、一流设施、一流环境的现代化绿色矿山。”
建设绿色矿山不仅是“面子”工程,更要看它的“里子”,在这点儿上,申南凹焦煤就可圈可点。
王小明骄傲地说:“别看我们矿年产120万吨煤,可除了一线职工,其他人员在矿区内是见不到一点儿煤灰的。”
原来,矿井采用了净化水幕、转载喷雾、湿式打眼和粉尘捕捉剂装置等综合防尘措施,在矿井下,静压水管在运输巷道每隔50米设置了一组三通阀门,其他巷道每隔100米设置一组三通阀门,用于巷道的冲洗。
与此同时,申南凹焦煤建设了3座总容量31500吨的圆形全封闭储煤筒仓和一座总容量120吨的矸石仓,这样一来,原煤见不着了,煤味也没有了。
王小明说:“原煤输送和转载我们采用了封闭式皮带走廊,并在各转载点设置了洒水喷雾降尘装置。筛分车间也采用了封闭式管理,并安装设置了布袋除尘器和集尘罩,集气效率达到90%、除尘效率达到99%。可以说,煤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散落、扬尘等情况。”
只有抓实抓细,才能让环境真正变好。申南凹焦煤不仅实现了原煤从井下到筒仓的无污染,还加强对外车辆运煤的管理,投资15.3万元安装了自动工程洗车机,对工业场地储煤区、运煤进出车辆进行全方位喷淋降尘。
如今,在申南凹煤矿,煤炭的机械化开采配上全方位的除尘设施,“煤黑子”早已成为“过去式”。这就是为什么记者一圈转下来看不到原煤,沾不到丁点儿煤灰的缘由。
循环再利用 节能又减排
在申南凹焦煤,还有一项让人忍不住点赞,就是他们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们把所有的矿井水都抽进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水能达到地表水三类,也就是饮用水标准,然后再将其返回到井下循环使用。”申南凹焦煤环保科芦康凯介绍道,在申南凹煤矿,矿井水已经实现了100%的循环再利用。
不只是矿井水,申南凹人把生活污水、雨水等水资源都循环再利用了起来。
“矿上缺水,每一滴水都是宝贵的。”芦康凯说道,申南凹焦煤用四个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说把矿上的每一滴水都用到了极致。提及这四个系统,芦康凯侃侃而谈。
在生活污水的处理上,申南凹焦煤投资530.4万元,在工业场地建立了两座、办公生活区建立了一座全自动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调节、二级接触氧化、MBR、沉淀、多介质过滤、二氧化氯消毒等一系列过程后,全部用于地面降尘、绿化和黄泥的灌浆。
在矿井污水的处理上,他们投资524.4万元建立了一座矿井水处理站,水处理站设两台一元化净水器,采用消毒处理工艺,调节、混凝、沉淀、过滤、超滤、消毒,对矿井进行深度水处理,处理后提升至高山水池用于井下消防洒水使用,全部回用不外排。同时,按照环评要求,他们将污泥晾干后与末煤一起销售。
与此同时,申南凹焦煤还投资67万元在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了一座黄泥灌浆站,该系统集磨碎、搅拌、过滤、泥石分离于一体,用于井下的防灭火注浆工程,极大地提升了生活污水的再次利用率;投资81.3万元在工业场地储煤区建立两座容积分别为500m3和15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设置了矿井储煤区雨水收集池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切换闸板,收集后的雨水利用管路提升至矿井污水处理站处理,用于井下洒水降尘。
在科技的引领下,申南凹焦煤变废为宝,不仅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废水全利用的目标,更是向着现代化节能减排煤矿迈进了一大步。
发展无止境 绿色永相随
“天蓝了、花艳了、绿植多了,阳光下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宜人的气味。”这是申南凹职工对现如今工作环境变好最直观的感受。
“在这样的矿区环境下,大家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绿色环保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芦康凯表示,他们紧抓“世界环境日”“国家节能宣传周”“环保节能宣传月”等有利时机,开展一系列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在矿区上下形成“绿色环保,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申南凹焦煤重视节能环保工作,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完善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工作标准,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按照环境体系的要求,每年对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更新,并严格按管理要求对环保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使节能环保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噪声治理和固体废物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矿区规划之初,申南凹焦煤就根据实际地形进行了两区分离,使生产区的噪声、尘源与职工生活、办公区隔绝。同时,他们投资36万元对工业场地通风机房内墙壁贴吸声材料、基础减振、风道进出口安装了消声器;筛分楼进行了全封闭处理;水泵采用柔性接头、基础减振、房屋隔声,给职工创造了温馨的生活环境和办公环境。
在固体废物治理方面,申南凹焦煤将旧矸石山按照环评和水保的要求填埋,并覆土绿化复耕。同时,他们新建排矸场,按照环评及水土保持要求进行施工建设, 2017年7月投资235.5万元对矸石山道路全线硬化1500米,完成了全场矸石场排水涵洞、拦矸坝、竖井、消力池施工建设。根据国家提倡的煤矸石综合利用为主的思路,2011年,申南凹焦煤与乡宁县宏基建材有限公司签订矸石供需协议;2016年与乡宁县呈祥建材有限公司签订矸石综合处置协议进行综合利用。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肩头的重任,建设‘绿色矿山’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矿业人的使命,申南凹焦煤将继续以打造绿色矿山为抓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杨春虎说。
发展无止境,绿色永相随。在“绿色矿山”建设的征程中,申南凹人目标明确,信心满满,他们将与时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守护好矿山人美丽富饶的绿色家园。
记者 卢婷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