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林业工作纪实

2014-01-06 08:04: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冬日的大宁,寒意虽浓,空气却格外清新,漫步在“小金殿”的田间小道,远山如黛,绿色无边,一波波绿浪织成的屏障,构成了一幅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的山乡美景图,多年的辛勤耕耘,这片古老的土地虽值隆冬却依然生机勃勃。这就是该县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的原则,加大造林绿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结果。

落实责任 提高森林覆盖率

大宁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把“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林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创新管理机制,拓宽绿化新领域,全力推进“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打造出一个个精品造林工程,使全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

每年的植树造林绿化方案,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主要领导亲自审核,统一部署全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既是林业建设的指挥者,又是实践生态文明的先行者,带领机关干部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了“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带着任务去工作,带着压力比着干”的良好格局。

通过10年的努力,大宁县的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6.8%提高到25.95%,林木绿化率达到31.5%,确保了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县尚有11.8万亩的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加以正常管护,近年内可全部成为有林地,稳步达到生态示范县的目标。

连片治理 打造精品工程

在具体实施的工程造林中,该县按照“将山系绿色延伸,让森林全县安家”的总体思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按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立地条件从好到差,距林区从近到远的顺序,集中连片治理,整体推进。在治理昕水河流域重要汇水区的过程中,将汇水区的大小流域全部作为重点治理对象进行治理,荒山荒坡全部营造生态林,坡耕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全部营造经济林,努力建设全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在每一项造林工程开始实施之初,县林业局都严格执行局领导集体踏查选址、确定整地、造林等模式,规划设计人员实地调绘面积、划分小班、进入招投标程序、进行施工的程序。充分考虑施工作业设计的前瞻性和成林后的管理,提高了工程造林的档次和品位。

细节决定成败。为确保造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出问题,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都要进行施工监管,制订了专门的技术规程,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定。从石片垒坑到栽植深度、浇水截干等每一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严格监管,丝毫不马虎过关,从而确保了成活率,减少了以后补植补造的费用。

加强管护构 筑严密“防火墙”

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冬春两季防火特险期的中心内容。该县以队伍建设和器材储备为基础,建成了森林资源防护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主要林区的视频监护;组建了一支62人的森林防护专业大队。坚持“网格化”管理,组成了一支186人的专兼职管护队伍,使全县各林区、各乡镇、各村委的每一个山头、每一亩地块都有人管护,有人看守。2013年又投资73万元,购置了包括运兵车、防火服、灭火水枪等灭火器材,达到了省级重点县物资储备标准。一旦发生火情,确保队伍拉得出,器材用得上。加强护林防火宣传,使护林防火知识到田间、到地头,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户。以强化火源管理为手段,坚持24小时值班,坚持认卡登记巡山巡护。严控火种进山,确保全县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在森林病虫害工作中,他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林业重点工程进行巡查,严格进行苗木检疫,确保全县范围内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有效地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2013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任务4.3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0万株;育苗3000亩。在今后他们将按照多年来以山系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总体推进的思路,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在荒山营造生态林,坡耕地营造经济林,全力建设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