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检验检疫局帮扶吉县苹果“红透”泰国

2014-01-08 09:32: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彭亮 柴卫东)吉县兰家河乡赵村果农赵春生怎么也没有想到,以前一斤才卖几毛钱的苹果,如今却成了“金蛋蛋”,价格一年一个样往上翻,今年一公斤苹果出口卖到了9元钱,每亩地比以前多收5000余元,他一家10余亩果园,今年比上年就能多收入5万余元。说到这个“美事”,他赞叹道:“这都是侯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鼎力帮扶的结果啊!”截至12月20日,吉县苹果出口泰国254吨,是2012年出口61.4吨的4倍。前不久,一泰国客商到吉县订购了几吨苹果,回国后,他给种植户打来电话说:“吉县苹果品质好,再加上出口检疫快捷方便,明年我还要增加订单!”吉县因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壤中含有丰富矿物质,适宜苹果生长,种植的红富士苹果因色泽光艳,硬度高,含糖量大,收到泰国客商欢迎。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8.8万亩,是我省乃至全国的苹果主产区。然而多年来,吉县种植的苹果,因品质原因或缺乏品牌意识,农民自主出口观念不强。再加上本地出口商较少,大多数被省外的经销商收购后二次包装出口,而忙碌一年的果农始终处于产业利益链的低端,导致果农辛辛苦苦种下的苹果却卖不上好价钱。“丰产难丰收、果贱伤农心”,致使果农种植积极性难以提高。

侯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隶属国家质检总局。主要担负着运城、临汾的出入境商品的检验检疫任务。2011年2月,新任局长丁三寅上任后,将吉县苹果出口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多次深入吉县调研的基础上,他认为,作为出入境商品的检验检疫主管部门,必须做到“两手托”,一手托果农,一手托出口。

一方面,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沉下身子”切实为果农着想,带头深入田间地头上门服务,全力提升运城苹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在另一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与出口企业牵线搭桥,最终与泰国出口商签订合作备忘录。同时实行“一次报检、一次通关、一次放行”的绿色通道,简化报检程序,提高口岸放行效率。

针对多年来吉县苹果种植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果树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加上土壤营养不均、农药残留过多、难以满足国外市场的现状。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提升苹果品质,他们将国际标准引入苹果生产管理,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吉县建立“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在示范区内运用GPS定位系统监测设备,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做到了出口统一管理规范、统一购置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统一防控有害生物、统一农药残留监测。

过去吉县苹果出口企业较少,主要依靠外地果商收购后进行二次贴牌出口,虽然苹果质量较好,受到外商欢迎,但因果商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味压低收购价格,对果农来说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收益。侯马检验检疫局领导想,要想让果农从苹果种植中受益,必须改变这种局面,由以往的被动间接出口转为主动直接出口。为此,他们从帮扶增加水果出口企业数量入手,帮扶企业了解出口流程、掌握报检知识、熟悉国外最新质量标准,帮扶企业完善软硬环境,获得对国外出口注册,使吉县水果出口企业已经由过去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

作为检验检疫执法部门,随着苹果出口量的增大,必须在服务方面下硬功夫。前不久,吉县某苹果出口企业一批苹果急需出口泰国。合同要求,该货物必须在10天内报检装船,否则,出口企业将承担全部违约责任。时间紧迫,该企业在接到订单后,急匆匆地找到该局领导请求帮助。得知这一消息后,该局领导要求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特事特办,为企业着想,使以前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在2天内全部办结,企业负责人非常感动。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