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转型跨越大动作带来大变化

2014-01-23 08:59: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鹏)2013年以来,面对宏观形势不利、要素制约明显、市场整体低迷的不利局面,蒲县县委、县政府以工业转型、产业富民、民生改善、生态提升、安全生产“五项工作”为总抓手,以项目建设承载率先转型的希望,折射全力跨越的力量,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招商推介,转型跨越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去年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在煤化工、加工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共启动实施了164项县乡重点工程,总投资445.4亿元,年度投资72.16亿元。其中,县重点项目工程77项,总投资438.8亿元,年度投资66亿元;乡镇重点工程87项,总投资6.58亿元,年度投资6.16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量明显多于往年。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广度和频率,蒲县武汉招商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7个,签约资金达39.28亿元;在参加省、市组织的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4个,签约资金95.2亿元。

大转型引领,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该县一方面坚持“以煤为基”,加快新矿井建设步伐。全县预算总投资100.42亿元的24座整合改造矿井,累计完成投资88.8亿元,其中5座正式生产,7座竣工验收或进入联合试运转,4座完成基建任务,4座进入二期工程。面对煤炭经济下行压力,该县第一时间出台减负促销临时措施,全年将减免费用3亿元,原煤全部就地转化,确保了煤炭工业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坚持“多元发展”,大力培育非煤产业。

依托五大园区建设,布局实施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调产项目。

山煤300万吨重介洗煤工程、龙祥干法水泥二期土建工程进度过半,设备已订购;东河煤机制造生产车间已建成;大唐风力发电开工建设,肖家沟煤炭集运站即将开工;赢晟园精密铸造二期、宏源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正办理前期手续。这些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3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加速崛起的增长极。

大产业支撑,全力打好现代农业“特色牌”。该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实施了10万亩优质核桃、10万亩脱毒马铃薯、万亩设施蔬菜、5万亩苹果和5万亩小杂粮五大工程,用2至3年时间,建成区域性的优质干鲜果基地、优质蔬菜基地和优质小杂粮基地。特别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上,围绕核桃、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对新发展的核桃、马铃薯种植户,每亩给予300元补贴,两大产业已发展到15万亩。配套建设的晋南最大的现代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年生产优质脱毒种薯1000万粒,优惠让利薯农500万元,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示范基地县。克城锦福宏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多年不种的撂荒地集中承包、集中整治、连片种植,形成了“合作社+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西坪垣核桃示范区冬季管护项目、山口垣千亩核桃示范基地、文城千亩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等项目有效推动了农业主导产业化集约规模发展。正茂核桃、昌源粉丝、张河川肉牛养殖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去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累计注册404家,入社成员2318人,入股资金近3亿元,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大手笔建设,全力拓展城乡发展“统筹路”。该县突出拉大框架与完善功能、地面建设与地下设施、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三结合”,以省级文明和谐城、环保模范城、园林城“三城联创”为载体,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投资14.6亿元,启动实施了24项城建重点工程,其中旧城区主街道改造、奥体中心、锦绣大桥竣工投用;锦绣公园、锦绣小区、蒲红路改造、滨河大道西延等工程开工建设。乔家湾乡跻身全省“百镇建设”行列,黑龙关屯里坡、阳湾、太林碾沟等一批示范村高标准建设,城乡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启动实施了以路网、水网、电网为重点的设施配套升级工程。临吉高速连接线、五鹿山旅游路竣工通车;曹午线薛关至白家庄段已完工,薛关至曹村段开工建设。中线引黄入蒲完成规划编制,四沟水库即将开工;西坪垣220千伏输变电完成土建工程,设备安装正在加紧进行,支撑大开发、大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明显增强。

大整治推动,全力铸就生态提升“绿色梦”。立足于长远整治、长效治理,从发展、惠民的高度,该县大力实施了生态建设四大工程。以整治脏、乱、差、堵为主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入资金近3亿元,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以造林育林、城乡绿化、经济林覆盖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完成造林6.87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大力推进以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节能减排工程,全县25座煤矿,7座煤矿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4座煤矿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调试,8座煤矿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关闭取缔高耗能企业2家;以东川河、北川河、南川河三大河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清淤、湿地恢复、堤坝建设、播绿造景等工程全面启动。

大投入保障,全力描绘民生幸福“和谐图”。该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更多的公共财力向社会事业倾斜,把更多的精力向惠民实事倾注。

总投资近1.6亿元的新建一中、县直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竣工投用,连续四年招聘471名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高薪聘用高中名师14名,拿出150万元重奖教师。投资1亿元的全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在扫尾,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工作已通过验收。5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基本完成,45个行政村街巷亮化完工,易地搬迁农村特困人口1600余人,改造村级幼儿园6个、1.1万平方米,清洁工程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总投资上亿元的水质提升、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学校保安配备等十件实事已全部落实。

大机制构筑,全力编织安全稳定“责任网”。该县把安全生产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全市“安全生产稳定年”活动要求,实施了安全生产“3456”工程,即以“三个本质安全”为目标,以强化“四个责任”为重点,以引深“五化一体”为抓手,以加强“六个保障”为措施,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乡镇属地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工作新格局,在全县各行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共排查整改隐患3520条。

同时,建设“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县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