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榫卯”写华章

2014-02-21 09: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从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工作稳定国企的职员,到迷失与守望并存的北漂族,自2009年大学毕业以来,襄汾县唐韵古典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聪经历了多种不同角色的转换。这个80后大学生大度随和,谈吐中透露着一股青年人特有的坚定和朝气,在经历了多种历练后,程聪的梦想渐渐明朗,那就是把家乡榫卯结构的古典家居产业做大做强。

离乡闯荡 北漂3年打磨历练

与所有满怀憧憬、希望大干一场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程聪也有自己的梦想,只是那个时候,梦想还不很清晰。一开始,他以为到大城市追梦,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天地。于是,在他大四后半学期实习的时候,他拎起行囊只身来到北京。通过应聘和面试,他进入北京一家公司工作从事施工、装潢管理工作,并在一年之后成为项目主管。“我当时主要负责物业、供暖等工作,业主有需求就登门处理,平常朝九晚五的,像养老一样,我经常想是不是应该换个年轻人的方式去继续生活?”程聪说,当时他的月薪5000元,年终奖金3万元,照这样的薪酬,要想在北京生存已经不容易,要想成事就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他向单位辞职,联系到北京一家软件开发公司,通过了3次考核,被录用并负责山西和河北的市场开发,月薪5000元。那时的生活真的很苦,租住在六环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床,而一个月的租金要3000元,每天上下班坐地铁要两个小时,早上6:00就要起床。即便这样他还是很努力,因为他知道,年轻时受的苦都是可贵的财富。他干劲十足,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年底的时候竟然排到了市场开发部的前3名,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表扬。

然而他并不满足,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在这样的环境里,做的再好始终是在为别人打工,什么时候才能为自己打工,他不时地思索自己能够干些什么,然而眼下既没有合适的机会,也没有合适的项目。

回乡过节 机遇赐予创业追梦者

2011年春节,程聪回家过年,一次与同学们的聚会让他了解了大家的生活状态,他特别羡慕那些自己做生意的朋友。

聚会过后,他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路,他想在家乡做一家建筑公司,然而一位成功的建筑行业企业家前辈劝他打消这个想法,在建筑行业,没有人脉,即使技术再好,也很难有市场。

程聪开始郁闷起来,几天后,这种郁闷就消失了。因为他在家乡南贾镇正在开发的双龙湖景区,偶然看到一幅红底白字的大幅标语,内容是“大力支持我县特色文化产业”。他一看到这幅标语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他说:“多年的梦想,在那一刻清晰了。

什么是我县特色文化产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不就是嘛?”南贾镇很多人都从事古典家具的制作,这一带的晋作家具制作技艺全国闻名,程聪家族父辈们从小就学习晋派家具的制作。父亲年满60岁,做了一辈子仿古家具;二叔快70岁了,也从事了一辈子仿古家具生产,无论是从传承上,还是技术上,从事古典家具制作都是最好的选择。

敢想就要敢干,而且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用呢?春节过后,程聪的第一件事就是辞去北京的工作,开始他的创业历程。他起早贪黑找场地,在县城附近,不是租金太贵,就是位置不合适。在一次与小时候朋友吃饭的时候,竟然奇迹般地解决了场地问题。朋友的一块地原本准备投资办面粉厂,可是又怕投资风险大,就顺水推舟租给程聪做工厂。场地有3亩多,干活、吃饭、木料、成品、库房、住宿、展厅的功能一应俱全。当时的程聪为租到这么一块好的厂址暗自高兴了很多天。

场地有了,那么产品特色在哪里,工人在哪里?程聪介绍,自己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绝对的原汁原味。

程聪祖辈是从河南逃荒过来的,“人有手艺饿不着”,祖父怕孩子长大没有手艺吃不了饭,就让他们学习木活。在老师傅的传授下,父亲和二叔继承、学习了整套晋作家具的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要求必须是榫卯结构,一颗钉子都不能用,有钉子的家具在经常移动过程中会变松,而好的榫卯结构家具越用越紧、越用越结实。程聪很不屑于一些厂家的做法,直接用机器出成品,手工打磨都懒得做,就直接喷漆。程聪的厂里尽量用手工,采用老手艺加新工艺的模式。用机器出大样,手工精雕细刻,从雕刻、打磨、喷漆等工序上,都“用心做家具”。

从2011年底开始准备,2012年4月正式投产,从3个工人到十几个,一点一点壮大。厂里的技术骨干是跟着二叔学习了12年技术的徒弟,才26岁,已经在北京大厂里打拼多年,他出的图纸非常大气,设计也很新颖。

程聪家具的原材料是北方的核桃木,结实、光滑,他回忆起最初找原材料的难处时,还是很感慨。大冬天的,程聪把车停在山脚下,借辆摩托车进到山里,一找能找一天,到人家老乡家里吃顿饭,给人家些钱,借人家水喝。刚开始到处打听,没有目标地找,问哪里有伐料人,哪里有核桃树。后来去过几次后,认识了几拨伐料人,有了合作的客户,现在他厂里一年100多方的木料,直接电话联系就会如期送到。

永不放弃 追梦路上苦尽甘来

从创办工厂开始,程聪遇事冷静,他总是想着北漂时的启示:“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现在他的加工厂也已经两年了,遇到什么事情他都慢慢地解决。

他给自己的工厂起名“唐韵”,是因为他认为红木家具最早兴起于唐朝,晋作家具是有名的“最正宗的风格”。他想让自己的家具有最正宗的唐代风度。

为了这个目标,程聪一刻也没有放弃。2011年,他投资了40多万元,租场地、找工人、添设备,一件件难啃的骨头他都啃下、消化。到现在,程聪可以发自内心地笑了,因为“苦尽就要甘来了”。

因为主要是手工生产,工人并不多,有下料工、雕刻工、打磨工、喷漆工,其余的干些别的杂活。到2012年底,工厂的投资累计近100万元。2013年3月份开工以来,靠着在临汾、襄汾做装潢材料朋友的介绍和良好的口碑,一笔订单接一笔订单。程聪说,仿古家具价高质好,但目前营销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靠朋友介绍和口碑相传。他接到最大的一个单子也是朋友介绍的,一个大客户新家的床、茶几、书桌,甚至鞋柜都由“唐韵”制作,整整做了3个月。

在创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要靠朋友,靠价格。他把成品家具暂时摆放在朋友的店里,让人们参观,有喜欢的打电话订做。在没有订货的情况下,他自己先把好品质,做一些好看的样子,一个月能生产两套沙发。

别家的一张床卖一万五六,能赚5000多,他只能赚2000多,他知道“货比别人好,价比别人优”,才能打开市场。

程聪现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基本持平,基本可以维持工厂运转。谈起未来的计划,程聪说,首先还是要把好品质,打造品牌。他工厂里铜活的配件是他跟工人在北京找了十几家,是市面上见到的最好的,他的理念是“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然后要有自己的专卖店。“等到规模大些了,我计划再添上些红木家具,这样显得更大气、更有档次。”程聪信心满满地说。

 

通讯员 沈宗珍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