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焦玉龙 仪舒玉)人勤春来早,打好春季造林绿化第一仗。襄汾县早谋划、早动手、早实施、按照确保通过三年建成省级林业生态县总目标,全面启动实施总投资1.55亿元林业生态建设十大工程,着力打造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新襄汾。
林业生态建设十大工程:一是实施荒山造林工程。加大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力度,创新造林模式,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严把苗木、整地、栽植、浇水、管护质量关,确保一次施工、一次成效,完成造林总面积4.76万亩,植树500万株,涉及大邓、陶寺、新城等8个乡镇,实现全县境内连片面积1公顷以上宜林荒山的绿化。
二是实施通道两侧长廊绿化工程。在全县三级以上未绿化的主干道路,新建完成通道绿化50公里,植树10万株。对境内大运高速、晋韩高速、临吉高速,省道临夏线等200公里主干公路及汾河滩面绿化和护岸林带建设进行全面完善提高,营造高标准、高质量绿色走廊。
三是实施农田林网补植绿化工程。在全县汾城、南贾、邓庄等9个乡镇107个村重点区域补植林木52.7万株,总面积25万亩。对林网稀疏的区域加密林带,对已绿化的网块进行查缺补漏、补植补栽,确保路、林、渠、田齐配套,使全县耕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
四是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在城区植树10万株。对已绿化的绿地要进行完善提高标准,对空闲区域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扩大公共绿地建设规模,使城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机关庭院绿地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五是实施乡村园林绿化工程。按照环村林带、进出村路、村内街巷、休闲公园、公共场所全绿化的要求,在完善提高已建成园林村的基础上,新建园林化村庄61个,植树15万株,使村镇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
六是实施企业绿化工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缴纳”的原则,开展“一企一山、一企一沟”矿山复绿工程,用2-3年的时间实施完成6个重点矿山企业,治理复绿和周边绿化1000亩;完成10个重点规模以上企业绿化,建设50米以上的环企业绿化带,植树23万株,办公及厂区空闲区实现绿化全覆盖,生产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七是实施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对已建成的双龙湖湿地公园保护区进行完善提高,在此基础上扩大湿地保护区建设,新建湿地保护区2000亩,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6200亩以上,栽植各类苗木20万株,使全县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县域国土总面积的3%以上。
八是实施经济林建设工程。按照“政策引导、农民自愿、连片发展”的原则,实行苗木种植扶持补贴政策,乡镇统一组织,部门进行技术指导,群众自行栽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发展经济林10万亩,植树400万株,其中:丘陵山区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5万亩,平川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水果5万亩。
九是实施生态铁路带襄汾段绿化工程。完成南同蒲铁路线(襄汾段)30公里、大西高铁(襄汾段)38.5公里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及两侧丘陵、荒山、荒坡、荒滩8000亩绿化。
十是实施育苗基地建设工程。以县国营苗圃为龙头,重点扶持育苗大户,发动广大群众根据生态县建设需要,抓好苗木建设,每年育苗面积稳定保持在9000亩以上,确保为实施生态县建设提供充足的优质造林苗木。
通过十大工程的实施,使全县农田林网面积控制率达到90%以上;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5%以上;建城区林木绿化率达35%以上,周边3公里范围内宜林地林木绿化率达到90%以上,建成一处以上的城郊森林公园;园林化村庄达80%以上,行政村居住区林木绿化率达到20%以上;全县路网水网两侧可绿化段绿化率达到90%以上,所有路、河两侧第一山脊线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90%以上;重点企业办公绿化率达到35%以上,建成环企林带,基本实现林木全包围;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到县域国土总面积的3%以上;林权证发放率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5‰以下,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到100%以上;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达到100%。
为了使林业生态县建设起好步,襄汾县今年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干果富民工程。在东西两山及丘陵区9个乡镇营造以核桃、红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万亩。新农村园林绿化工程。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园林村镇标准,全年至少完成43个园林村的绿化美化,造林绿化面积3000亩以上。植被恢复工程。在双龙湖周边营造湿地生态修复林和防护型经济林1500亩;启动实施矿山绿化工程96亩。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10710亩,封山育林2710亩;退耕还林6700亩。面积达18410亩。育苗工程。繁育景观型、速生类、经济林类和生物质能源类树种6000亩。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