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 突出重围

2014-04-10 07:59: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编者按 在曲沃县有这样一家钢铁企业:短短数十年间,秉承“立德为本,恒之行事”的核心理念,闯出了品牌,拓展了市场,成功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它就是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面对当前市场极度低迷、钢企生存举步维艰的局面,以山西立恒为首的6家钢企联手重组成立晋南钢铁贸易公司,统一采购节约成本、统一销售实现增收、统一物流节省运费,经济效益稳步递增……强强联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背后,暗含着怎样的博弈、蕴藏了怎样的得失,又凝聚着怎样的智慧?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走进立恒”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四月的枝头,春潮涌动。金黄色的油菜花海沁人心脾的馨香里,记者一行来到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站在立恒钢铁新区东南门附近的办公楼前,重温一周前在这里盛大举行的一幕——由立恒、通才、新金山、高义、星原、华强等晋南6家钢铁公司组成的“山西晋南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在企业自愿组合、政府强力推动下,立恒钢铁携手晋南5家钢铁企业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物流、统一销售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由“竞争对手”向“合作伙伴”的转变,成为当前钢铁行业整合区域资源、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

“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6家钢企不约而同想到一块儿了,这是我们积极思考并多方沟通后谨慎迈出的一步。之前单打独斗的模式今天已经走进困境,化解困境的过程恰恰是企业优化内涵和产业升级的机会。”面对钢铁产业的“漫长寒冬”,立恒钢铁负责人语调和缓,语气坚定。

坐落于曲沃县千万吨级优特钢循环工业园区内的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多年来,依靠当地煤、焦炭、铁矿石等资源优势,立恒钢铁在曲沃大地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集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煤气发电、余热发电、水渣微粉、污水处理、铁路发运、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股份制钢铁企业,跻身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

近年来,钢铁行业持续遭遇市场“寒冬”,钢材价格急剧下滑,钢企利润大幅缩减,钢铁企业的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钢铁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立恒钢铁在“立德为本,恒之行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以灵活多变的立恒模式、节能降耗的立恒循环、绿色开发的立恒硕果、“四个文化”的立恒管理为公司的持续发力给出了最好的注脚。

灵活多变打造“立恒模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和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立恒钢铁及时调整销售模式,先后在成都、贵阳、重庆等多个区域成立销售分公司或派驻销售经理,面向市场开展直销业务,让产品直接走向终端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在销售渠道管理上,积极探索新的模式,通过建立“模拟法人”的运营机制,对各销售分公司、直销点的月总贡献额和月吨销售费用额进行绩效考核,激发了销售人员的工作动力。自2013年11月份实施“模拟法人”机制以来,公司驻外销售区域为公司产生228.45万元的效益;销售区域有效控制了区域库存量,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及财务费用。

围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主题,立恒采取有效措施,出台相关制度,开展技术对标,深挖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

今年以来,公司通过与分厂、承包户商谈,修订关键性指标,节约资金2500万元;对辅助工艺面向社会公开竞标,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对闲置设备统一回收处理,盘活资金1600万元;对物流线路竞标拍卖,节约资金近4000万元,对各分厂实施避峰用电制度,每月可节省电费100万元;公司通过对分厂原料、燃料、电耗、材耗等制造费用进行固化,进一步加强成本过程控制,有效降低了财务费用。2013年,公司先后实施349项节能降耗项目,体现可估量价格1.494亿元,共发放奖金36.35万元。

绿色开发收获“立恒硕果”

走进立恒公司厂区,宽阔平直的大道两旁,金灿灿的向日葵竞相绽放,绿葱葱的玉米长势喜人,厂区南侧的莲池里更是碧色满池,花香四溢,令人流连忘返。如诗如画的景色围绕中,立恒公司太子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分布的温室大棚、千亩莲池,是公司大力实施绿色开发结出的累累硕果。

2013年,公司在极为艰难的钢铁形势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动员大会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以工业经营农业的模式,先后投资近2亿元,对太子滩万亩盐碱地一期3500亩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和太子滩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水产养殖和莲藕种植等现代农业。这一做法不仅完全符合国家“以工促农”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还对化解当前产能过剩、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工农两业“双赢”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公司还充分利用厂区内部闲置空地,开发建设了1000亩莲池,修建了10座香菇大棚;利用旧厂房发展禽畜产业,饲养了2000只羊和20000只土鸭,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根据规划,公司还将继续加大绿色开发的力度,致力将公司打造成集工业、农业、旅游、生态、节能、环保等为一体的钢铁集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节能降耗实现“立恒循环”

立恒钢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为冶炼工序完善了干熄焦、BPRT、TRT、汽拖风机等国内领先的发电机组,对富余煤气、余热全部回收利用;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微粉厂等节能环保项目,对废水、废渣回收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公司已为工艺装备配套了全回收、全利用、全循环的节能设施,生产成本与同行同等规模企业相比较,每吨可降低60余元。

2013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先后实施多项环保工程,推动企业环境达标。投入3000万元对新区烧结脱硫系统和立恒烧结脱硫系统进行改造与完善,从源头遏制污染物排放;启动污水渠改造、焦化浓盐水收集池、焦化雨水收集处理池、新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太子湖污水处理站等多个环保项目,提升企业的环保标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外,公司还为新区炼铁厂、立恒炼铁厂安装了除尘器,为焦化、微粉厂等设置了防尘网,为员工营造干净整洁的现场环境。

生机盎然、别具特色的“花园式”工厂成为立恒公司展示企业形象的独特窗口。

“四大文化”完善“立恒管理”

自成立以来,立恒钢铁便以“成为一流钢铁企业、改善员工生活品质”为愿景目标,在企业管理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包文化、执行文化、考核文化和学习文化。

外包文化是立恒钢铁的管理创新,通过事先约定责、权、利对等,实行权力下移,调动和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通过指标的层层分解,并明确实施的要求和标准。公司的任何单位、部门均可实行外包,向公司提供结果,用结果进行交换,真正实现“让我工作”到“我要工作”的转变。

执行文化的建设旨在打造立恒公司超强的企业执行力。其核心即以制度为依托,持续打造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公司积极推行“周计划、周结果”的管理模式,严格落实“五个凡是”(凡是工作,必有计划;凡是计划,必有结果;凡是结果,必有责任;凡是责任,必有检查;凡是检查,必有奖惩)工作方法,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执行与落实,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考核文化是立恒管理的一大创举,是在外包文化的实施下应运而生的。考核是处罚和奖励的统称,衡量标尺全是以目标业绩为基准。公司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的业绩评估全部以结果为导向,任何一项工作都有跟踪事项表,由责任人签字按节点跟踪;责任人要用结果向公司交换,做出有价值的结果给予奖励,做不出则给予处罚,没有任何借口。

学习文化是公司坚持每周二、周四学习培训,增强员工组织纪律性,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在此基础上,每年高薪聘请国内知名的管理顾问团队前来企业驻厂培训,通过军训、课堂培训、拓展训练等方式,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从2008年至今,公司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进行了3S制度执行力、3P人力资源、精英人才梯队打造、突破领导力等多次培训,打造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执行型团队,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根据未来规划,立恒钢铁将积极响应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号召,吸引周边拥有良性资产的、管理规范的钢铁企业进行区域整合,自行化解一部分产能,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效益,为今后淘汰落后设备、置换产能、新上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公司还将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立恒钢铁”品牌,努力将销售半径辐射在500公里范围内,实现最低的物流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