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罗清宇(左二)一行在矿区调研
煤炭是临汾的主导产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平阳古都将会迎来煤炭事业的曙光。
临汾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河东、霍西、沁水三大煤田,全市17个县(市、区)中有13个产煤县(市、区)。全市国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全市煤炭资源总量约为746.57亿吨,可利用的煤炭资源储量约629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398亿吨。煤种有烟煤、无烟煤、褐煤、贫瘦煤、肥煤、肥气煤、动力煤、焦煤、三分之一焦煤等十多种,煤质优良,开采条件优越,年产能达到1.1亿吨,占全省的15%左右,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尤其是全市的主焦煤是稀有煤种,因此临汾也是全国优质主焦煤的重要供给基地。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走出全市煤矿经营水平低下的困境,如何实现全市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发展,是临汾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说:“临汾发展方式的转变概括地说,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低碳、生态、循环,我们把它称之为‘绿色崛起’。围绕这一思路,我们要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资源优势的升级蜕变;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产业再生、结构重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全市从2013年确立建设“矿井现代化、矿山新型化、矿区城镇化、矿域生态化”的宏伟目标,到今年深入开展“基层强化年”和“基础提升年”活动,临汾的煤炭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煤炭企业的努力建设下,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正在稳步由煤炭大市向煤化工强市转变。
2013年全市生产原煤7041万吨,完成目标任务6000万吨的117%。煤炭产量取得历史新高。全市地方监管建设矿井,全年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完成年初制定投资目标75亿元的105.3%。新增投产矿井20座,新增产能2430万吨。全市地方监管煤矿共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06,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实现了省厅安全目标,安全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为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多措并举全面强化全市煤矿安全保障
去年,临汾市煤炭工业局以“安全生产”为主题,举办了“一封家书”征文活动。在获奖作品《一位矿工妻子写给丈夫的信》中这样写道:“老公,每次送你上班的时候,我总是难以割舍,我每天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企盼你平安地去,平安地回。要知道,你可是咱家的顶梁柱啊!希望你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你平平安安是我和孩子最大的心愿。”“安全”,不仅是千千万万矿工家属最大的心愿,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煤矿企业最大的心愿。尤其是对临汾煤炭系统来说,一切有悖安全生产的行为,都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让他们时刻紧张、时刻警醒。
临汾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东洪强调,煤矿企业一定要树立“安全至上,安全为天,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就是一切”的理念。
一直以来,临汾市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安全生产为重心,以质量标准化为抓手,以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坚持安全这一核心理念,时刻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把安全作为评价领导干部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标尺,真正做到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安全,一切为了安全,一切优先安全,一切保证安全。全市煤炭行业严格执行安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制度、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监管措施,不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全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以安全保进度,以安全保产量,以安全保效益。
为切实加强全市煤矿的安全监管工作,在落实政府和部门领导挂牌责任的基础上,实行了包矿监管,制定了包矿监管办法,把地方监管的73座矿井包到市煤炭工业局业务副局长、科长、科员头上,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并且明确规定市煤炭局包矿领导每月至少对3座所包煤矿和1座非包煤矿下井检查1次,业务科室包矿人员每月至少对4座所包煤矿和1座非包煤矿下井检查1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安全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督促煤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落实“五人监管小组”管理,是强化安全监管的又一重要措施。全市严格“五人小组”的选拔,“五人小组”成员必须达到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具有2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采煤、矿建、机电、通风与安全、地测防治水专业人员各一人的规定。凡“五人小组”成员、编制、经费不到位的,其所辖煤矿绝不允许复工复产。“五人小组”严格执行一日一汇报,一月一测风,一月一评价,一月一例会,一月一交换,五日一报产量的“六个一”的工作制度。
严格安全信用等级管理,是临汾市煤炭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全市对地方监管的73座煤矿81座矿井实行安全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统一标准,严格考核,将所有煤矿按安全状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四个等级的煤矿分别实行不同的监管方式和政策待遇。A类为放心煤矿,B类为较好煤矿,C类为较差煤矿,对D类矿井,一律停工,直至关闭。经过企业自评、县(市、区)初评,市级评定,评定出A类矿井18座,B类矿井30座,C类矿井10座,D类矿井23座。
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制度,是加强全市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原则。
根据煤矿采掘计划确定的采掘区域,设定“红线”范围,对“红线”范围以外的巷道必须构筑永久密闭,统一编号,建立管理台账,并在“红线”管理图上标定。“红线”范围必须经过物探,“红线”范围内的水文、采空区、火区、地质构造等必须透明化,并在“红线”管理图上标注。
严禁煤矿企业在“红线”范围以外组织生产或建设,各级煤炭监管部门把“红线”管理制度的落实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杜绝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的发生。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煤矿劳动用工管理推进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化办矿理念和“六个标准”对煤矿用工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全市煤矿从业人员必须落实全员准入制度,实行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准入。针对当前煤矿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狠抓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努力创新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强力推行变招工为招生,让高素质的煤炭专业人才从事煤矿领导岗位,让高水平的煤炭技术人才从事专业岗位,实现人员素质专业化,不断增强煤炭发展软实力。
全市还以“系统防范、重点布控、防控结合”为重点,分时段组织开展了四个安全大会战,全面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一是开展“一通三防”大会战,进一步加大“一通三防”工作力度,规范煤矿采掘部署,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二是开展煤矿防治水大会战,强化探掘分离制度,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防治水规定,全面推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测程序,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和主要含水层监测,做好重点部位水患排查,提高探防水可靠性。三是开展煤矿机电装备大会战,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的机电设备,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全市煤矿的装备水平。四是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大会战,结合煤矿基本建设攻坚年活动和“学规程保安全、学标准保质量”活动,加大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有力促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全市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市进一步强化了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定期召开安全工作生产例会,强化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教育和安全生产业务能力培训,加强煤矿现场管理,深入开展建设矿井安全大整顿,全面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杜绝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针对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不执行、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的突出问题,全市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明确了8项56条检查重点,以企业持续排查、县(市、区)全面检查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市县联动,扎实推进,共检查煤矿623座次,查出各类问题及隐患3842条,并全部整改到位。
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东洪(右二),市长助理、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右一)深入矿井一线检查安全工作
“四矿四化”建设构建煤炭现代化工业体系
山西中煤华晋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王家岭煤矿项目,是国家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产。该矿装备了国内先进的采掘设备,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井下皮带运输系统及国内先进的无轨胶轮辅助运输系统、数字化矿山管理系统。配套选煤厂主要生产设备均采用国际领先设备,选煤工艺灵活,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由山西潞安集团整合原山西蒲县松树岭煤矿有限公司、临汾市高峰炉料有限公司马武煤矿、蒲县金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兴煤矿、山西蒲县元兴煤业有限公司、山西蒲县吴家坡煤业有限公司、山西蒲县南岭煤业有限公司6座煤矿组建而成的蒲县常兴煤业有限公司,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建矿伊始,公司明确提出了“今天的高质量就是明天高起点”理念,确立了“最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最优的布置方式、最简单的生产设施、最少的投资、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大的产出、最好的经济效益”的建井目标。该矿于2013年4月28日顺利通过了省煤炭工业厅的竣工验收,达到生产矿井条件。
临汾市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完成后,全市保留了129座矿井,但这些矿井中只有19座能够继续生产,其他110座必须进行建设改造。兼并重组整合尽管成功解决了全市“多小散乱”的煤矿格局,提高了办矿规模,但大多数新组建的煤矿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生产矿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落后的生产方式,家族式、家长式的管理模式、陈旧的管理理念还在起主导作用,主体企业办矿水平、办矿理念和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落实。为了推动全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煤炭产业,把全市煤矿建设成“装备最选进、管理最科学、人才最优秀、职工最自豪、矿区最美丽、环境最优美、社会最羡慕”的现代化新型煤炭企业,全市按照省厅煤炭工业发展的“六个新标准”和矿井现代化、矿山新型化、矿区城镇化、矿域生态化“四矿四化”要求,轰轰烈烈地拉开了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序幕。
“加快全市煤矿改造步伐,提升煤矿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全力促进建设矿井尽快投产达效、释放产能,为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岳普煜的话掷地有声。
矿井现代化不是表面文章,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总的要求就是要在全市各级煤矿逐步实现综采重型化、掘锚一体化、主运集控化、辅运快速化、勘探精细化、装备模块化、监控智能化、调度信息化。推动集约、高效、高产、高标准矿井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全市矿井建设进度,全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改造建设进度的通知》,采取了八条措施,并在蒲县召开全市煤炭基本建设推进现场工作会议,现场参观了宏源集团富家凹煤业等矿井,科学部署工作任务,强力推进煤矿建设。
市长助理、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强调,建设现代化矿井必须坚持技术装备领先理念,坚持管理技术先进理念,坚持结构优化理念,坚持安全保障有效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煤矿企业坚持高标准起步,精细化管理。在煤矿设计标准上更加注重高新尖端,坚持高标准设计,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采煤综合机械化,主运输连续化、辅助运输无轨化、系统简单化、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科学化。在施工对伍选用上更加注重质量为先,加强施工队伍招投标管理,择优选用资质等级优、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能力强、工程质量好、社会信誉度高的建设施工队伍。严格施工队伍准入,严格项目中标备案,从源头上保证建设安全和工程质量。在施工工艺选择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绝大多数巷道掘进实现了综合机械化、支护普遍使用锚索、锚杆喷浆,硐室掘进采用大断面一次成巷等。另外,煤仓反井钻机掘进、竖井钻孔反向气进等技术应用保障了煤仓和立井的气进安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质量标准提高上更加注重对标达标,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行一矿档,突出动态达标管理,将建标、对标和达标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达标,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建设。
尤其是各煤炭企业和生产建设单位把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加强控制力,激活创造力,解放生产力作为工作着力点。通过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构建起层次清晰、简洁实用、责权明确、控制有力、运转流畅、高效有序的现代化管理运行体系,充分保持企业发展的激情与活力。
在进行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同时,全市不断改善矿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按照“六个标准”和矿井质量化标准中有关矿区生态治理的要求,制定全市矿区生态化、建设花园式矿井标准和实施办法。结合矿井分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矿制宜,一矿一策,先行先试,逐步推进废弃矿区、矸石山的恢复治理,以及新建矿区的绿化、香化、硬化、美化、亮化工作,以全面实现全市矿井的“四化”目标。
通过稳步推进“四化四矿”建设,目前全市已有8座生产矿井达到了一级标准,1座生产矿井达到了二级标准,10座竣工投产矿井和6座持证改造生产矿井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
临汾市正在以更强的创新实力,更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更优化的经济结构,更高效的市场环境,一步步夯实全市煤炭工业基础,全面构建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
市委副书记、市长岳普煜(右二),市长助理、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左二)在乡宁调研
开拓市场保障全市煤炭经济稳中有进
煤炭经济是临汾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坚挺了十年的煤炭产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临汾市市长助理、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认为,随着煤炭产能的快速增加和需求增速的逐渐放缓,煤炭市场很难重现长时间价格上涨的局面。如果说,此前十年是煤炭企业扩大规模的大好时机,那么未来的几年,煤炭企业更重要的工作是练内功,向煤质、向管理要效益,实现由胖到壮的转变。
临汾市面对煤炭销售价格持续走低,煤炭需求低位运行,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况,坚持稳增长的总基调,通过为企业搭建销售平台、清费立税减负松绑、多渠道拓宽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保产能、保产量、保市场、保销售,保证了煤炭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全市在我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炭促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九条减费松绑、促销增效的针对性措施,集中清理针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行为,确定了减免政府性收费的项目、标准,制定了企业促销和供需合作的优惠政策。
去年6月19日,适时召开了全市煤炭产需衔接会,各县(市、区)积极落实相关收费项目的减免情况,为产需衔接提供政策支持。各煤炭产、供、需企业广泛对接、洽谈、签订合同,参会人员达到500余人,签订意向合同394份,合同量734万吨,金额近40亿元。
我省《煤炭20条》出台后,临汾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制订贯彻落实20条的实施方案,出台了《临汾煤炭25条》。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推进煤炭市场化进程,加强煤炭供需双方交流合作。着力清理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优化资产,开拓市场。
全市还充分利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这一平台和契机,于去年12月15日,在太原召开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临汾市煤炭交易专场,全国100多家煤炭供需企业、700多名代表参加,全市从市长到局长、从董事长到矿长,合力出击,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跟进,自由交易的形式,共同打造临汾优质主焦煤品牌,宣传临汾稀缺煤种资源优势,拓宽煤炭销售渠道,实现供需合作共赢。期间,与1260余家企业达成交易意向,签订合同3368万吨,金额达187亿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乘着深化改革的东风,怀着科学发展的理念,高歌猛进的临汾煤炭产业正像传说中的大鹏,已抖开巨翼,蓄势欲飞。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考验的临汾煤炭人,也正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视野开阔的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必将进一步实现历史的跨越,迎来新一轮的扬帆远航……
策划:郭江平 张汉桥 王春丽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