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蒲县”名片

2014-05-21 08:00: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初夏的蒲县,天清气爽、翠色欲滴,处处呈现出一片绿色的美好景象。而与绿色同行的是“绿色”发展理念。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靠山敬山、靠水敬水,近年来,蒲县积极回应群众对天蓝、地绿、水清的热切期待,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到全县突出位置,把“生态环境优先”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天更蓝了 气更爽了

沿蒲县罗克公路乔家湾段东侧,一条“钢铁巨龙”俯卧在山峦、沟壑之中,曲折蜿蜒、气势磅礴,这就是蒲县宏源集团下属的富家凹、官庄河、凤凰台三座煤矿同500万吨洗煤厂之间建设的原煤管状带式输送机,可以说它是一个架在空中的运煤走廊。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在外运中主要靠汽车运输,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输过程中煤屑和粉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管状带式输送机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输送、污染小等优点,运输的原煤实现全封闭的运输,整个过程原煤不落地、不见天,直接落到洗煤厂车间,这样不仅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空气污染的总体病因很清楚,药方就是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治污如同治大病,多耽误一天,病魔就多折腾人一天,得赶紧治。”蒲县环保局局长王马龙对空气污染痛心疾首。

对于治理空气污染这一“顽疾”,蒲县没有手软。该县逐年加快集中供热步伐,实现县城集中供热全覆盖。加大集中供热锅炉烟气高效脱硫、脱硝及除尘工作力度。在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效率低、污染重的燃煤小锅炉,逐步拆除已建燃煤小锅炉,严格禁止城区内新增燃煤锅炉。严格控制建筑工程场地扬尘污染。推广箱式运输和封闭施工,减少煤灰抛洒和二次扬尘,实行机动车环保强制检测和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加强机动车尾气检验与治理。按照氮氧化物减排的要求,对经治理仍然达不到现行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实施强制淘汰与报废。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整治燃煤锅炉15家,整治营业性炉灶和食堂大灶63家,整治县城和乡镇饮食摊点9家。

该县严把环境审批关,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将环评制度作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口,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在全县上下一致努力下,去年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其中一级天数69天、二级天数267天,占年度目标任务300天的112%,居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川更绿了 山更青了

蒲县城区,临大路(329省道)南侧风景如画的翠屏山下,高达30米左右、几近垂直的陡峭石崖带上,一株株绿油油的油松迎风招展,傲然挺立,绵延3公里,树木将整座山覆盖成荫,成为一道令人赞叹的绿色景观。蒲县林业局局长马旭东介绍说,这绵延3公里的悬崖绝壁,是建设临大路时开拓路基形成的,我们组织专业队造架攀岩、凿岩机打坑、熟土回填、钢筋水泥制作弧形集雨板,栽植上油松,历时近两年多才完成了这一壮举。

山川披绿、沿路有绿、推窗见绿……现今,走进蒲县城乡大地、街头巷尾,居民有一种直观的感受:蒲县比以前更美、更绿、更靓了。

而把时间往过去推十六年,蒲县还是“石山土盖头、坡陡岩裸露”的面貌。这一改变缘于蒲县“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栽政绩”的执政理念,从1998年开始至今,启动实施了城区荒山绿化、昕水河百里绿色长廊、通路增绿、新农村绿化、单位认养绿化、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项目,动员全县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建设攻坚战、持久战。2007年蒲县以8年累计石头坡上垒石坑、客土回填植树39万株的骄人成绩,荣获上海大世界颁发的“垒石坑填土植树数量最多县”基尼斯证书。沿路绿化、沿山绿化、沿村绿化、沿企绿化,一年年,绿色只增不减。昔日因严重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支离破碎的黄土侵蚀地貌,已被苍翠的树木覆盖。“全国绿化模范县”、“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奖”、“全省林业生态县”这一个个的奖章就是对蒲县绿化征程的记忆和赞叹。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以生态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实施“绿城”工程,加快翠屏山、北山两个森林公园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如今,蒲县大地被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缤纷色彩所覆盖,全县有林地面积累计达到117万亩,森林覆盖率52.5%,垒石坑填土植树90万株,人均公共绿地10.8平方米。也难怪,绿色会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最直观的感受。

水更清了 村更美了

从蒲县太林乡南柏村出发,清澈的东川河一路蜿蜒流淌,好像缠绕在山间的一条靓丽丝带。而曾几何时,作为昕水河主要支流的东川河是远近有名的污水河,腥臭难闻,黑泥漫堤,让周边的群众叫苦不迭。而这一改变得益于蒲县于2012年实施的百里昕水河生态修复工程,从当年11月10日招标开工至12月30日,历时50天,该县总投资3220.98万元,对河道清理淤泥184万立方米,疏浚河道27.45千米,让东川河重新恢复了清澈的面貌。二期工程,该县把重点放在堤防边坡防护和河道景观绿化上,预算投资上亿元。

与此同时,该县从源头治理,对沿河的煤炭企业全部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目前,全县25座煤矿有7座煤矿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4座煤矿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调试、8座煤矿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的120%。

河流清澈了,农村环境也更美了。2011年蒲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县,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畜禽污染防治进行综合整治,3个乡镇,13个行政村、2万多人从这一工程中受益。薛关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山中乡有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农村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去年,该县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沟渠净化、四旁绿化”成为蒲县农村新的名片。治理环境没有完成时,今年蒲县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质工程、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的机遇,争取项目资金,加快环境整治。届时,农村环境必将让人“耳目一新”。

“生态环境优先是战略重点、未来所寄,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发展奠基、对未来负责。”蒲县县委书记闫建国,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志慧斩钉截铁地说。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15家煤矿企业编制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其中8家通过省厅批复;蒲县常兴煤业成为开展矿山生态保护试点;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4个。有了这样的远见卓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蒲县将呼之欲出。

通讯员 张鹏宜 文静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