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2009-09-07 09:3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目前,据调查我市广告业发展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广告经营单位少、规模小、档次低、设备简陋,大部分广告公司仅有几名工作人员、几台电脑和一台喷绘机。业务仅限于户外广告喷绘、灯箱牌匾、广告宣传版面制作等,广告公司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告创意人员。二是广告公司之间无序竞争。一些广告公司为了拉生意,随意降低放弃审查标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随意迎合广告主的要求,发布一些内容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格调不高、粗制滥造的违法广告,主要集中在药品、保健品、食品、美容服务、化妆品、房地产、招生广告中,严重扰乱广告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例如在药品广告中夸大功能,保证治愈率,冒用患者、消费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义作宣传,冒用批准文号、谎称获得专利,欺诈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又如在房地产广告中谎称五证齐全,对房屋的位置、面积、价格作不实宣传,对项目含有升值或投资回报的承诺,一但房屋成交,消费者大呼上当受骗,损失惨重,后悔莫及。三是广告经营主体自律意识不强。广告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广告管理的基本制度,未按照审批登记的事项从事广告经营业务,未执行承接登记、审核、合同备案等管理制度。四是法律滞后和缺失,对网络广告、手机信息广告、融资投资金融类等新型广告的监管还处于空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上购物交易活动日益活跃,确实方便了人们生活,但是,违法广告经营者正是利用网络传播地域广、时间快、受众多的特点,欺诈广大网民,由于消费者轻信这些广告,一但发生纠纷,自身权益得不到保证。五是广告执法部门专业执法人员少,技术手段落后,单凭眼观、耳闻、举报,巡查力度不够,违法广告发布者与执法者玩起捉迷藏、游击战,街头小广告随处可见,城市“牛皮癣”屡禁不止,各类办假证、治疗性病广告无孔不入,令人生厌,人力三轮车私自设置广告满大街跑,所有这些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
近年来,通过工商、文化、城建等部门的联合整治,临汾市广告秩序有了一定改善。
但是,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与省委、市委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相比,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我们目前广告发展监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政府统一领导,工商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出成效。
政府要牵头制定我市广告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构建广告监管的长效机制,建立从目标考核、公正执法、广告监测、日常巡查、宣传培训、责任追究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机制。
工商、文化、城建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广告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各自职能,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广告审批的各个环节,共同构建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防范体制。同时,加大查处力度,查源堵流,标本兼治,彻底杜绝各类违法广告发生。
二是关注民生,突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要以党和政府关注的,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虚假医疗、药品、食品、美容保健品、房地产、招生等虚假违法广告为重点;以打击商业欺诈,严惩误导消费、损害消费者利益行为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要加大媒体广告的监测力度,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给予行政告诫,对屡教不改者要给予行政处罚,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资格。
三是加强对广告业的服务指导监督,引导广告经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加强对广告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适时举办广告审查员培训,引导媒体注重广告导向,提高广告设计品位,科学引领消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广告监测情况、违法广告特点、典型违法案例、违法经营单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别违法广告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四是加快广告监管信息化建设,以工商12315举报投诉电话为依托,构建举报投诉网络,发动全民参与,使违法广告无处藏身。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改进广告监管的方式方法,有计划地建成覆盖全市的广告监测网络,对各类媒体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锁定违法广告单位违法事实,形成广告监管快速反应机制,为及时查处违法广告提供现代化手段。
五是建立各类广告监管目标责任制。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履行职责,对分工监管不力者进行责任追究。积极探索各类广告的特点,研究监管对策,实现权利目标责任的统一。

作者:连军民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