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就是向省内进出口企业宣讲保税物流知识、功能、模式、业务及相关政策,把保税物流中心宣传出去,家喻户晓。“双引”就是围绕方略这个平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自7月15日开展“一讲双引”活动以来,与方略保税物流中心达成业务协议和正在洽谈合作的企业14家,其中有5家从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玻璃器皿、刹车盘等集装箱;引进开发区并注册的商贸物流企业19家,注册总额达到2000多万元,年内可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从深圳引进3家进出口企业,总投资达300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2.5亿元,年税收500万元。这是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开展的“一讲双引”活动带来的新气象。
乘势而上,科学决策,是“一讲双引”活动成功的根本随着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的成功验收封关运行,山西进入“港口时代”。把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好发展好,尽快发挥其作用,让周边及山西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保税物流中心的机遇和政策,促进临汾及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责任,同时也是开发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实现“保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机遇和平台。
为此,在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提出“山西进入‘港口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的命题,把方略保税物流中心作为自己的新优势,乘势而上,做出了“一讲双引”的决策。“一讲双引”不失时机地使保税物流中心的平台优势向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化,使之给开发区带来明显的效益,也受到所有宣讲对象的称赞。
四方协同,全力投入,是“一讲双引”活动成功的基础保税物流中心是进出口贸易的平台,就要集中进出口职能部门的资源去做这项 事情——开发区立足于“港口经济”的特点,从一开始就把海关、国检、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及开发区四方的力量组织到“一讲双引”活动中来。在对四方人员进行保税物流知识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分别组织小组开展“一讲双引”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是做到了信息资源准确全面。海关、国检提供了晋南及全省的进出口企业的分布、经营及产业等状况,为深入宣讲提供了明确的对象及相关信息,提高了活动时效。
二是增强了业务互补性。每一个宣讲组吸收四方人员参加,因而能够系统全面地向企业讲清涉及进出口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当面答复企业的所有疑问或需求。
三是节约了人力资源。四方集中上门,一次可以解决企业事关各部门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领导带头,深入前线,是“一讲双引”活动成功的关键这次活动从一开始就以开发区两委班子的领导为组长划分小组,依照优势互补、 自愿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个个精干的战斗小分队。这为活动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活动期间,各小组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冒酷暑,顶烈日,连续奔波,昼夜不息,常常是一天连续走进几家企业。一旦捕捉到信息,今天还在山东,明天就会飞到江苏、广州……领导带头,敢于当场拍板,能够临机决策,保证了活动的成功率。
内外齐心,服务优先,是“一讲双引”活动成功的保证开发区把“一讲双引”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重视组织力量外出开展活动,也不放松机关的服务质量,既重视针对具体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也重视总体上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活动的开展。活动伊始,开发区就召开会议,提出强素质、练内功、做优环境、服务招商的要求,做到“即来即办、主动跟进、千方百计”,保证引进项目落地入区。强调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客户的需求当成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解决客户困难。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服务大厅创造了一个小时办结一家企业注册登记的速度。与此同时,开发区制定了促进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的7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了运输企业遇到的自开票等问题,为“一讲双引”活动注入了动力。
目前,到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洽谈业务的接踵而至,进出的集装箱运输车辆接连不断,出口欧洲的玻璃器皿、刹车盘等集装箱在这里通关出海。港口经济,初现端倪。(本报记者 田青松 通讯员 耿德顺)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