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出路除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乱批、滥占耕地行为外,主要应该从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中找出路。”“目前,保护耕地的形式十分严峻,保护耕地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更应该担当起‘保姆’的责任。”
“国土资源部门真正实现垂直管理,对辖区内的各类土地拥有绝对的执法权,就能有效遏制违法违规占用土地行为。”
金秋十月,气候宜人。我市土地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土地管理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于10月16日—18日召开,来自原省土地局、市人大和兄弟地市的领导、专家、同行以及我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业务骨干共60余人齐聚市国土资源局,结合我市实际,共同就“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深入研讨,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思路。
处理好五大关系是首要任务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栗纲提出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应着力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
一是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保护耕地是我国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根基就在保护粮食安全。但是目前又要保障发展,意味着需要更多地挖掘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作为国土资源部门保护耕地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保护耕地,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GDP,不能仅仅理解为上项目,不能仅仅理解为涨工资,发展 是要保证子孙后代可持续的发展,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在整体上是统一的,国土部门一定要把这两方面的要求统一于保障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是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国家法律从根本上是为了保障全体人民利益,对乱占滥用耕地的要绳之以法,但是当人们生存需要用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违法用地。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要立足于服务,服务就是执法的重要内容,服务过程要热情,在执法中向执法对象说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我们的难处。执法人员不能怕受累,对每个执法对象、每个上访的群众都要满腔热情地接待,要严格依法办事,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无情地打击,在这个过程中,又要争取群众的理解,这是一个消除偏见、互相沟通的过程,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
三是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国家要求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但是土地面积有限,开发一亩耕地相当于毁坏了一亩林地或牧草地,将加剧水土流失。前几年国家开展退耕还林,要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成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适宜种草造林的就种草种树。
四是确保项目落地和保障农民利益的关系。目前征地补偿标准是1万元-8万元/亩,耕地事关农民祖祖辈辈的生计,随着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土部门的一件大事。确保项目落地和保障农民利益二者不可偏废,现在国家的土地管理法总体上讲是国家的根本、支柱,必须坚持土地的公有制,土地绝对不能私有,中央建立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利。法律总是总结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实际上法律总是滞后的,但没有法律,那基本的社会秩序都不能保证,所以,目前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就是强制征用,这一点不能含糊。社会如此快速发展,也在于土地公有,所以我国的高速公路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所以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和社会发展 是相适应的。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大局,但在这个过程中,又要确保农民的利益。一方面要提高征地补偿费用,另一方面要强调土地完整,第三个要纳入社会保险。
五是履行岗位职责与自觉服从大局的关系。政府有若干个部门组成,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保持社会稳定。从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责方面来说,一方面要向政府负责,要把国家政策、上级规定原原本本地向政府汇报,同时,也得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工作的大局,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强化监管仍是主要手段
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科科长郭方学作了以“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发言,阐述了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指出全市耕地数量在20年的时间里减少145.03万亩,加上耕地的粗放经营,农田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投入不足,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耕地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违法用地行为打击不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瞻性、科学性的不足,造成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够,也缺乏刚性约束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由于大量违法占地无法实现,同时存在占优补劣等原因。
为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耕地保护的国策意识,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和管理,采 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推行节地挖潜、集约用地,通过明确保护责任、加强动态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耕地。
搞好土地复垦开发是根本出路
与会专家分析指出,进行土地开发整治,是实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在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等多种手段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弥补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土地开发整理是资源再配置,反过来可以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空间,土地开发整理要以建制镇为单位,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耕地向集约化集中的目标。三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土地生产、生态条件,保持和提高土地再生产能力。四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重。
整治“空心村”是当务之急
尧都区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冬生从盘活城镇存量土地、“空心村”和废弃厂矿闲置用地的角度,提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主要解决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对城镇项目用地和闲置用地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不允许土地闲置或过低容积率的土地开发现象。通过提高城区建筑容积率,加大土地立体开发力度,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缓解人地矛盾。
在“空心村”问题上,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宏观上控制村庄用地规模,并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掌握“空心村”闲置土地底数,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清理一宅多户现象,通过对限制宅基地重新规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垦造地,对“空心村”进行综合治理。在解决工矿粗放用地问题上,应尽快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简化用地手续程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有序流转,完善土 地储备制度,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改造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同时严格控制限制性产业,加强对项目用地的跟踪管理和评估,对企业单位产出效益、利税不达标的企业实施淘汰机制。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关键
原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分局局长殷国忠就科学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问题提出,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意识不够深入人心,对土地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规划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
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项目,使规划真正起到龙头作用,不能像以往抬手动脚就调整修改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基数要准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5年技术如何与二调技术转换,转换数据应准确;指标下达要灵活,对于2020年远期目标,不宜下达新增建设用地量和新增占用耕地和农用地指标,同时在指标分解时因地制宜,实现动态平衡;乡镇土地规划要细致,缺乏深入调查研究作出的规划在实施中困难很大,在规划中要严把乡镇土地规划关,把工作做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要健全,县乡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仅停留在数据管理层面上,必须具有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价、规划要素管理、数据维护与更新等模块。
与会人员表示,这次研讨会和以后的土地研究,对今后总结分析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实践、进行国土资源理论探索和创新,对策研究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土地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市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潘亚明 孙寅铖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