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2009-11-23 16: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当前基层国库资金存在风险(一)制度风险.。一方面作为央行经理国库准则的《国家金库条例》颁布二十多年来未做任何修改,明显缺乏对现实经理国库工作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部分现行国库制度规定与基层国库工作实际难以符合,如现行最新《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定》明确国库会计核算需设会计主管、明细核算、综合核算、资金清算、事后监督等八个专职岗位(不含统计分析、系统维护、计算机管理等非专职工作岗位),但基层国库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配齐人员,容易造成不合理兼岗现象,从而形成风险隐患。
(二)操作风险。一是目前多样化的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加深了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而且工作环节和操作程序的复杂化加剧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比如:国库核算系统(简称TBS)中对国库会计主管的权限设定过于宽敞,无形中加大了国库会计主管这个岗位的风险性,易发生操作风险,加之密钥密押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环节增加了要害人员的风险;二是资金清算风险。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快捷、多样增大了资金清算风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在内的多种资金清算方式,使国库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2.资金安全意识淡薄。
3.思想道德风险突显。国库业务处理和风险防范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实现,从历年各地国库出现的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员思想道德偏差而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额损失,因此我们说道德风险是整个国库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性最大的风险。
(三)监管风险。随着国库内外部改革和资金清算方式的改变,导致国库资金风险点日益前移,国库监管工作也随之前移,然而当前基层国库内外部监管工作的现状是:基层国库监督管理职能趋于弱化,表现在对各国库经收处的检查、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等虽然扩大国库监督管理的范围而与之适应的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却未能得到发挥,导致风险隐患滋生。
二、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控管理。建议一方面尽快修改完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入国库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明确监管模式、处罚权力;另一方面健全各种制度、强化内控机制。首先,根据国库业务的发展和国库电算化程度的提高,针对操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尽快完善国库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和科学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发展,保证国库资金收支准确、及时、完整,绝不能使制度形同虚设,从根本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其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内控制度当中,内控制度的建立是处理一切业务的关键所在,只有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以,加强国库内控制度建设,必须融入好的理念。内控制度不仅仅是保证资金的安全,还应该是保护每位国库人员的护身符。
(二)密切人民银行内部相关部门的配合,发挥 监管合力。即一是国库部门要与会计、科技、支付清算等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出严密系统的国库资金风险监督和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国库部门自我监控,各相关部门相互监控以及前台核算与后台监督相分离的三位一体的国库资金风险监控模式。二是要求内审、纪检及事后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尽可能整合人力资源,形成监督合力,从而加大对国库风险的监控力度,进而做到对国库工作监督全面到位、不留死角,将国库资金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尽快建立财、税、库、行“四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机制。第一、基层国库要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同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沟通和联系,推动国库监管工作依法、有据地开展,创建“优质服务、依法监管、密切联系、分工负责”的良好工作环境,从而形成各部门共同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工作氛围;第二、加快推进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建设进程,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完善部门间的对账制度,严格对账程序,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对账质量;第四、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尝试建立财、税、库、行及人大、审计等部门间的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分析会议,做好国库资金风险监测情况反映和沟通,从而发挥国库资金安全防范体系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作用。(张文萍)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